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次巴陵

标题包含
初次巴陵
西江浪接洞庭波,积水遥连天上河。 乡信为凭谁寄去,汀洲燕雁渐来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江水波荡漾接着洞庭湖的波浪,水面广阔如同连接了天上的银河。 谁又能帮忙传递家乡的信呢?水边的燕子成群飞来。
去完善
释义
1. 西江:长江流经湖南岳阳至江西九江一段,这里借指岳阳一带的江水。 2. 洞庭波:洞庭湖的水波,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3. 积水:指江水汇集的水域。 4. 天上河:银河,这里形容江水如天空中的银河一样广阔。 5. 乡信:家乡的消息。 6. 凭:依靠,寄托。 7. 汀洲:水中小洲,这里指岳阳一带的水中陆地。 8. 燕雁:从北方飞来的大雁。
去完善
赏析
诗人杨凝的这首《初次巴陵》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思乡之情。首句“西江浪接洞庭波”,以江水与洞庭湖水的相接比喻自己客居之地与故乡的联系,营造出一种宽广无垠的空间感。第二句“积水遥连天上河”,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洞庭湖的水面辽阔,仿佛连接着天河,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在诗人眼中,美丽的景色不仅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更勾起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当他看到燕雁纷纷飞来寻找栖息地时,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来信,渴望能有人替他捎去自己的思念。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寄给故乡的信件无人传递这一细节,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惆怅与无奈。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次巴陵》是唐朝诗人杨凝在公元847年所创作的诗歌。当时,他担任左拾遗一职,负责向皇帝进谏和荐举贤能之士。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杨凝正值中年,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的父亲曾任太尉,家境优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溺于富贵之中,而是选择了投身于科举考试,以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士子们往往需要通过贿赂来获得官职,这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难以出头。杨凝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官场上的道路并不顺畅,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唐朝已经进入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日益严重。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中央政权逐渐衰弱。在这种环境下,像杨凝这样的知识分子只能苦苦挣扎,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 这首《初次巴陵》正是杨凝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之作。他以巴陵作为自己人生的起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述自己的政治遭遇,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