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后湖扣舷歌卷末
吾欲钓鱼东海去,一叶扁舟未能具。
君呼小舫山水间,扣舷作歌秋水寒。
吾诗百篇不直一杯水,君歌一阕游鱼亦倾耳。
得君此编拱璧加明冰,玉笥陵云无此清。
安能移我龙湖白竺之茅屋,来并清江后湖曲。
我鸣榔,君扣舷。
醉歌长篇复短篇,却使后人呼作徐李同舟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想去东海边垂钓,可惜没有一艘小船。
你在山间湖泊呼唤我上船,然后击打着船舷唱起歌,秋水潺潺。
我的诗篇虽多却不值一壶水,你的歌曲一曲却能吸引鱼儿侧耳倾听。
得到你的这首诗篇就像捧着珍贵的宝玉和冰块一般,那如云般的玉笥山都比不上它的清新。
如何能将我在龙湖和白竺山的茅屋迁移到这清澈的后湖边呢?
我敲打着木片,你敲打着船舷。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长长的歌曲,后世的人们将会称我们为神仙一般的徐李同舟。
去完善
释义
《题徐后湖扣舷歌卷末》是南宋诗人李叔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东海:此处指代海边。
2. 一叶扁舟:形容小船,扁舟即小船,一叶表示一艘。
3. 小舫:小船。
4. 扣舷:拍打船舷,即敲击船边以引发音乐。
5. 秋水寒:形容秋天的水面显得寒冷。
6. 不直一杯水:意指我的诗无法抵过一杯水的价值。这里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7. 倾耳:侧耳倾听。
8. 此编:指《扣舷歌》。
9. 拱璧:古代的宝物之一,此处用来形容《扣舷歌》的价值。
10. 明冰:一种晶莹透明的冰块。
11. 玉笥陵云:形容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
12. 无此清:比不上这首诗的清澈美丽。
13. 白竺:位于浙江杭州的一处著名风景区。
14. 安能:怎能,表示反问或疑问。
15. 龙湖:可能是虚拟的地名,也有可能指代西湖。
16. 清江:指江苏南部的一条河流。
17. 后湖曲:指后湖一带的美景。
18. 鸣榔:敲打船舷上的横木发出声响。
19. 扣舷:拍打船舷。
20. 长篇复短篇:指徐后湖的诗篇长短不一。
21. 徐李同舟仙:指徐后湖和李叔与共同创作诗歌的神奇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共同泛舟于湖上,品味诗歌、欣赏美景的诗篇。作者先通过“吾欲钓鱼东海去,一叶扁舟未能具”表达出自己对乘舟游览美景的向往,紧接着用“君呼小舫山水间,扣舷作歌秋水寒”描述了与友人在山水之间泛舟的场景,并在歌声中感受到秋水的寒意。“吾诗百篇不直一杯水,君歌一阕游鱼亦倾耳”传达了诗人对自己诗作价值的不自信,同时也表现出对友人歌声的赞美。诗人还指出收到友人的诗稿如同得到珍宝,认为其清新脱俗,无人能及。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憧憬,他希望能与友人在风景秀丽的湖畔共度时光,一边划船一边歌唱。醉酒后,他们相互唱和,既有长篇大论,也有短小精悍之作,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后世的人们称之为神仙般的快乐生活。全诗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展现出诗词的优美和音乐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徐后湖扣舷歌卷末》是南宋诗人李叔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年间(公元1127-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际,国家处于战乱与动荡之中。
李叔与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人生际遇也充满了波折。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对现实不满而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在此期间,他与徐后湖结为挚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李叔与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兵入侵的危机之中,国家政权岌岌可危。然而,南宋文人在这种困境中,并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才华,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李叔与和徐后湖等人的诗歌创作,正是这一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