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窗杂诗 其一
学把鉏头莳小畦,牡丹不种种荼縻。
花开赢得年年看,棘蔓犹堪补败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学习用锄头在小小的菜地里种植,没有选择种牡丹而选择了荼蘼。
这样种植出的花儿每年都会盛开,观赏的时间不断延续;即使有荆棘和藤蔓生长出来,也能够用以修补破损的篱笆。
去完善
释义
《山窗杂诗 其一》是清朝诗人李叔与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学把鉏头莳小畦":这句的意思是学习拿着锄头在小块土地上耕种。其中,"学把"表示学习掌握,"鉏头"是一种农具,即锄头,"莳"指种植。
2. "牡丹不种种荼縻":这句表示不种牡丹而选择种植荼縻。其中,"牡丹"是一种名贵的花卉,"荼縻"是一种常绿藤本植物。这里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3. "花开赢得年年看":这句的意思是花开之后可以年年欣赏。其中,"赢得"表示获得,"年年看"表示每年都能看到。
4. "棘蔓犹堪补败篱":这句表示用荆棘和藤蔓修补破败的篱笆。其中,"棘蔓"指荆棘和藤蔓,"犹堪"表示还能够,"补败篱"表示修补破败的篱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叔与在山居生活中的自得其乐,以耕耘、种植为乐。首句“学把鉏头莳小畦”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辛勤劳作的身影,以农具“鉏头”掘土开垦,体现着一种耕耘的认真态度。次句“牡丹不种种荼縻”则体现了诗人颇具雅趣的一面,他选择种植荼縻(一种藤本植物)而非牡丹,表现出诗人崇尚自然、平和生活的品性。接下来的两句,“花开赢得年年看,棘蔓犹堪补败篱”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花开花落,年年欣赏,待到明年花再开,这是自然而然的美好;同时,用棘蔓修补破败的篱笆,也是一种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全诗言简意赅,诗人在寻常生活中寻找快乐,并在劳动中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窗杂诗 其一》是明代文学家李叔与于成化年间所作的组诗作品之一。这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在这首诗歌中,李叔与通过对山窗、竹影、松声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创作时间上,这首诗作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这是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然而,尽管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当时的社会风气并未得到改善,文人士大夫们普遍感到压抑和不公。因此,许多文人选择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
在李叔与的一生中,他曾多次经历宦海浮沉,这也使他更加向往宁静的自然生活。他在《山窗杂诗 其一》中表现出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正是他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对生活态度的表达。此外,李叔与还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与文人雅士相交甚好,这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综上,《山窗杂诗 其一》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成化年间,这是李叔与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宦海浮沉,深感世态炎凉。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击垮,反而选择了回归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歌就是他在这段时期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