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李仲炳归 其二

标题包含
送李仲炳归 其二
扁舟同载石头城,雨打孤蓬夜共听。 愁杀明朝桃叶渡,阳关无曲柳能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我们一起乘坐小船来到石头城,在雨中共同聆听孤独的船篷声音。明早到桃叶渡的时候一定会让人发愁,因为那里的柳树在失去了音乐之后依然绿意盎然。
去完善
释义
1. "扁舟":指小船。 2. "石头城":南京的别称,此处为地名。 3. "孤蓬":孤立的船,借指孤独的行人。 4. "桃叶渡":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的一处渡口,因其地近历代文人墨客的集结之地,故被誉为“江南四百八十寺”,此处为地名。 5. "阳关":古代陆路交通要塞,是河西走廊的尽头,此地出敦煌向西即入西域,今甘肃敦煌市南。此处为地名。
去完善
赏析
《送李仲炳归 其二》是南宋诗人李叔与送别友人李仲炳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长江边的石头城一同乘船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首句“扁舟同载石头城”描述了他们乘坐小舟在长江上的场景。“扁舟”代指他们乘坐的小船,“石头城”是南京的古称,位于长江边上,象征着他们的离别的地点。这句诗以长江为背景,为整个画面渲染出了一种浓厚的离别氛围。 第二句“雨打孤蓬夜共听”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们共同度过的夜晚。“孤蓬”指的是孤独的小船,这里借指他们自己。这句诗暗示了他们在离别之夜共同承受着风雨的洗礼,强调了他们对彼此的陪伴和支持。 第三句“愁杀明朝桃叶渡”表现了对明日离别的担忧和愁绪。“桃叶渡”是南京的一个渡口,传说王献之在此地送别爱妾桃叶,后来成为别离的象征。这里的“愁杀”表示极其悲伤的情绪,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即将与友人分别的忧虑。 最后一句“阳关无曲柳能青”是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阳关”是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关口,这里是借指离别的地方。“无曲柳能青”意味着即使没有美妙的音乐相伴,柳树依然能够生长茂盛。这句诗寓意即使在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出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仲炳归》是明朝文学家、诗人李叔与所作的一组送别诗。这首诗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李叔与正值中年,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期间,宦官势力崛起,权臣严嵩等人把持朝政,贪腐严重,导致民不聊生。这种时代背景下,李叔与对现实充满忧虑和不满,他的文学创作也深受影响,诗歌往往流露出悲凉、忧郁的情感。 李叔与与友人李仲炳交情深厚,这次离别使得他心中充满了惆怅和不舍。在这首诗中,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友人与自己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