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窗杂诗 其二
一样春风到町畦,物成春亦不能齐。
过篱新笋贪成竹,不管同根未脱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日里,春风吹拂着每个角落,万物都在尽力地生长,却无法保持相同的速度。竹笋穿过篱笆墙拼命地成长,无暇顾及它们还在泥土里的兄弟姐妹。
去完善
释义
1. "山窗":意指山中居住处的窗户。诗人李叔与在山中居住,通过窗户观察自然,并写下了这首诗。
2. "李叔与":诗人李叔与,生平不详。
3. "町畦":田地、田园的意思,这里表示田野中的各种生物。
4. "物成春亦不能齐":指各种生物在春天里生长成熟,但形态各异,无法整齐划一。
5. "过篱新笋贪成竹":指竹笋穿过篱笆不断成长,最终形成竹子。这里"过篱"表示竹笋穿过了篱笆。
6. "不管同根未脱泥":指竹子虽然在地面以上部分已经高高挺立,但它的根还没有完全脱离泥土。这里的"同根"表示竹子与竹笋之间的血缘关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万物生长的景象。诗人通过“一样春风到町畦”一句,表达了春天对所有生物的平等关爱,无论它们是大树还是小草,都会得到温暖的春风滋养。然而,生物的生长情况并不一致,就像诗人接下来的描述:“物成春亦不能齐”,这体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差异性。
接着,诗人以“过篱新笋贪成竹”这一生动的场景,展示了竹笋快速生长、突破困境的过程。尽管它们出身相同,有的已经茁壮成长为竹子,有的还在泥土中挣扎,但它们都沿着自己的道路顽强地成长。这表明,虽然生命的起点可能相似,但是每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会使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
最后,诗人用“不管同根未脱泥”表达出,尽管生命中有种种的不公和艰难,但是我们必须勇往直前,不必太在意那些羁绊和困扰。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方向,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山窗杂诗 其二》是明代诗人李叔与的作品,创作于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在这段时间里,明朝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有农民起义频发,外有清军入侵的威胁。作为士人阶层的李叔与,对国家的危机感到忧虑和痛心。
在人生际遇方面,李叔与曾担任过朝廷官员,但因对时政不满而辞官回乡。回乡后的他,选择在山林之间隐居,远离尘世的纷扰。他的生活虽简朴,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家国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叔与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在乱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首诗通过描绘山窗外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恬静与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