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随风竟日势漫漫,特地繁于故岁看。
幽榭冻黏花屋重,短簷斜湿燕巢寒。
闲听不寐诗魂爽,净吃无厌酒肺干。
莫道便为桑麦药,亦胜焦涸到春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着风势整日弥漫,这景象与往年相比更为壮观。冰冻的建筑上花朵粘附厚重,屋檐的雨水滴湿了燕子的窝,显得有些寒冷。静静地听着这些声音,我的诗兴变得盎然;净化心灵地享受美酒,让我的灵魂变得愉快。不要以为这些都只是治病的草药,它们比那些煎熬干燥到春天结束的方式要好得多。
去完善
释义
1. 风:指春风,即春风吹拂。
2. 竟日:整个白天。
3. 漫:弥漫,形容风雪之大。
4. 特地:特意地,表示特意的意思。
5. 繁于故岁:比往年更加繁盛。
6. 幽榭:幽静的房子或亭子。
7. 冻黏:被冻住粘在一起。
8. 花屋:装饰有花卉的房屋。
9. 重:沉重,这里指积雪厚重。
10. 短簷:低矮的屋檐。
11. 斜湿:倾斜湿润。
12. 燕巢:燕子筑的巢。
13. 寒:寒冷,形容天气寒冷。
14. 闲听:安静地听。
15. 不寐:睡不着觉。
16. 诗魂爽:诗歌创作的精神爽朗。
17. 净吃:吃得干干净净。
18. 无厌:满足,这里指对食物的需求。
19. 酒肺干:喝酒使肺部感到舒畅。
20. 莫道:不要说。
21. 便为:就是。
22. 桑麦药:一种可以滋润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药物。
23. 亦胜:也比……要好。
24. 焦涸:土地干旱开裂。
25. 春残:春天的结束。
去完善
赏析
《春雪》是唐代诗人李建勋的一首诗作,描述了春日里的大雪景象。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春雪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首联“随风竟日势漫漫,特地繁于故岁看”描绘了春雪随风向四面八方飘洒的情景,以及其漫天飞扬、覆盖地面的气势。同时,诗人以“特地繁于故岁看”强调了这场春雪的丰富程度,与往年的不同。
颔联“幽榭冻黏花屋重,短簷斜湿燕巢寒”进一步展现春雪带来的变化。随着气温下降,雪花凝固在花草树木上,使得景色变得厚重;而屋檐短小,雨水倾斜而下,使燕子的巢穴也感受到了寒冷。这两句从细节处展现了春雪的影响。
颈联“闲听不寐诗魂爽,净吃无厌酒肺干”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春雪时的愉悦心情。通过欣赏这美丽的雪景,诗人灵感迸发,兴致盎然地写出了优美的诗篇;同时,清冽的空气和洁净的世界也让诗人陶醉其中,尽情畅饮美酒,身心舒畅。
尾联“莫道便为桑麦药,亦胜焦涸到春残”则在表达诗人对春雪的喜爱之情的同时,指出了春雪的价值所在。虽然有人可能认为春雪会损害农作物,但相较于持续干旱导致土地枯竭的情况,春雪更为有益。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春雪的独特见解,又展示了其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雪》是唐代诗人李建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末年,大约公元900年左右。
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李建勋生活在这个时代,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政治斗争而退隐山林。这一时期,他深感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因此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
《春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在诗中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同时,这场春雪也象征着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