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二
突兀山椒寺,披榛二百年。
刹从吾祖卜,席是里僧传。
溪送无尽水,林供不断烟。
囊中有余粒,假息且安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突然来到山中的寺庙,已经过了两个世纪。
这个寺庙是从我的祖先那里选定的,而座位则是由当地的僧人传承下来的。
清澈的溪流源源不断地送来清水,树林中弥漫着不间断的烟雾。
我的背包里有剩余的食物,我将在这里休息并好好睡一觉。
去完善
释义
1.突兀:陡然而立,高耸的样子。
2.山椒:山顶。
3.披榛:拨开杂草。这里指开辟寺庙。
4.刹:佛教指寺院,引申为寺的通称。
5.里僧:本地僧人。
6.溪送无尽水:溪水源源不断地流淌。
7.林供不断烟:树林产生连续不断的烟雾,即形容树林茂密。
8.囊:袋子。
9.余粒:剩余的食物。
10.假息:暂时歇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洪炎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战乱中避难来到龙潭院的经历和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
“突兀山椒寺,披榛二百年”,描述了龙潭院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寺庙位于山顶,周围树木丛生,已有二百年的历史。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寺庙的庄重与宁静。
“刹从吾祖卜,席是里僧传”,强调了寺庙的历史渊源。寺庙的建立源于诗人的祖先的选择,而寺庙的传承则靠当地僧人的努力和坚持。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寺庙历史的尊重和对僧人的敬仰。
“溪送无尽水,林供不断烟”,描述了寺庙周边的自然环境。清澈的溪水源源不断地流淌,树林里烟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囊中有余粒,假息且安眠”,表现了诗人在艰难处境中的乐观态度。虽然身处困境,但诗人仍然珍惜现有的资源,希望在安稳的环境中度过每一个夜晚。这句诗传达出诗人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炎的作品《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二》。这首诗创作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金兵攻占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在这段时间里,洪炎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在战乱中流离失所,被迫避难到龙潭院。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诗歌创作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时期。金兵的侵略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局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炎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诗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战乱的深深痛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