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送驹父师川二郎中赴召四言

标题包含
奉送驹父师川二郎中赴召四言
火中暑退,庚伏在娄。 赫炽方炎,金石欲流。 之二大夫,服章紑紑。 文昌台郎,祗命是忧。 中江有舳,中涂有辀。 风樯雨毂,长夏为秋。 白云在天,崒如岩丘。 倏忽西东,不我告谋。 翩翩者鹄,俯瞩鱼游。 将逝复止,矫影河洲。 嗟予去国,三葛于休。 止车生耳,永谢鸣驺。 挥袂江干,长啸林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炎炎烈火逐渐消退,时令已进入三伏天。阳光依然炽烈,仿佛要把金属和石头都熔化。两位大夫,穿着华丽的官服,在文昌台待命,心中忧虑重重。 江面行驶着大船,陆上奔跑着马车,风雨无阻,盛夏已如秋天般肃杀。天空中的云朵如险峻的山丘,瞬息万变,不与我商议。自由的鹄鸟翩翩起舞,俯瞰着水中的鱼儿游动。它将飞向远方,又忽然停下,美丽的身影出现在河洲之上。 我离开故乡,已有三年之久。停车歇脚,远离喧嚣的车马之声。挥手告别江边,在寂静的树林里长啸。
去完善
释义
《奉送驹父师川二郎中赴召四言》洪炎 注释: 1. 火中:指炎热的夏季。 2. 暑退:指夏天的炎热消退。 3. 庚伏:古代以天干地支记日,庚为天干的第七位,伏表示进入夏季最热的时候。庚伏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4. 在娄:即娄宿,二十八星宿之一,位于西方。这里代指秋天。 5. 赫炽:非常炎热。 6. 金石欲流:形容天气炎热到似乎能使金石熔化。 7. 之二大夫:指驹父师川二郎中。大夫,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8. 服章:指官员的服饰。 9. 紑紑:华贵光鲜的样子。 10. 文昌:星座名,位于斗魁之旁,传说中主文运。 11. 台郎:尚书省的官员。 12. 祗命:恭敬地接受命令。 13. 中江:长江中游地带。 14. 舳:船尾。 15. 辀:车辕,代指车辆。 16. 风樯:顺风行驶的船只。 17. 雨毂:雨中行驶的车子。 18. 长夏为秋:借指旅途中的清凉之感。 19. 白云在天:比喻人物显赫。 20. 崒:高耸的样子。 21. 忽然西东: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 22. 不我告谋:指事物无法预料。 23. 翩翩者鹄:姿态优雅的天鹅。 24. 俯瞩鱼游:低头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 25. 将逝复止:指天鹅飞翔的姿态。 26. 矫影河洲:指天鹅在水边舞动翅膀。 27. 嗟予:感叹自己。 28. 去国:离开故乡。 29. 三葛于休:指多次离别而得以休息。 30. 止车生耳:停止行进的车辆发出声响。 31. 鸣驺:指喧闹的马车声。 32. 挥袂江干:形容慷慨激昂的气概。 33. 长啸:大声呼叫。 34. 林幽:幽深的树林。
去完善
赏析
《奉送驹父师川二郎中赴召四言》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人生哲理的诗。诗人在炎热的夏天送别友人,表达了对自己离国的感叹和对友人的祝愿。 首句“火中暑退,庚伏在娄”描述了炎炎夏日的高温,为后面的场景铺垫了氛围。接下来的“赫炽方炎,金石欲流”进一步强调了烈日的炽热,使得大地仿佛都要熔化。 诗人通过描述二位大夫的衣着和他们的官职,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和对他们工作的忧虑。接下来,诗人用中江、中涂、风樯雨毂等词语描绘了他们出行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长期工作的忧虑。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白云、西风、飞翔的天鹅等意象,隐喻了自己的归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两句“嗟予去国,三葛于休。止车生耳,永谢鸣驺”,表达了诗人离家别国的无奈和对安静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奉送驹父师川二郎中赴召四言》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洪炎。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00年至1126年之间。这一时期,北宋政权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 在诗歌创作时期,洪炎正值壮年,他关注国家命运,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考取功名,这可能使他产生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此外,他还受到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这一时期,北宋朝廷内部权力争夺加剧,政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势力逐渐壮大,对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得洪炎在国家治理和民族危亡的问题上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些时代的背景因素,都对洪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