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公实七月一日雨感怀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次韵公实七月一日雨感怀二首 其二
日日愁随万绪多,遣愁不去若愁何。 文书引睡繙黄卷,福地求生访绿萝。 酒厌银瓶聊注瓦,衣辞锦袄且披蓑。 五更风雨作金石,助我贯珠商颂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每天都伴随着无数的忧虑和烦恼,想要摆脱它们却如影随形无法离去。只能依靠读书来尝试入睡,寻求一片安宁的净土。喝酒只是为了短暂的消遣,穿蓑衣也是为了寻求简单的生活。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将它当作一种生活的磨练,用我微薄的力量去歌唱生活中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日日愁随万绪多":每日都充满了无数的忧虑和烦恼。其中"万绪多"表示许多忧虑。 2. "遣愁不去若愁何":想要消解忧愁却无法做到,怎么办呢?"遣愁"是指消除忧愁的方法,"若愁何"是表达担忧的句式。 3. "文书引睡繙黄卷":读书到困倦时翻看黄色书卷来助眠。"文书"指书籍,"繙"意为翻阅,"黄卷"指的是古代书籍。 4. "福地求生访绿萝":寻找生命源泉之地探访绿色。"福地"寓意理想中的幸福地方,"绿萝"指的是绿色植物。 5. "酒厌银瓶聊注瓦":用银色瓶子盛酒,简单地饮酒。"厌"是满足的意思,"银瓶"是一种酒具,"聊注瓦"是说稍微喝点酒。 6. "衣辞锦袄且披蓑":脱下华丽的锦衣,穿上蓑衣。"辞"是舍弃的意思,"锦袄"是华美的衣服,"披蓑"是指穿蓑衣。 7. "五更风雨作金石":五更时分,风雨如同金石之声。"五更"是我国古代对夜晚的划分,"金石"形容声音洪亮。 8. "助我贯珠商颂歌":借助这样的声音来完成我的诗歌创作。"贯珠"本指串珠子,这里比喻整理诗句,"商颂歌"即商朝时期的颂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洪炎在夏日雨后的感怀之作。诗人在开篇便表达了自己每天都被无数的忧虑缠绕的心情,以及尝试排解这些烦恼的无力感。接下来的诗句则描述了诗人利用读书、寻访绿地等方式试图找到内心的宁静。而在物质生活上,诗人选择了简朴的方式,如饮用廉价的酒,穿起蓑衣,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结尾的诗句则是表达了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仍然坚持研习诗书,用知识的积累来应对生活中的困扰。整首诗体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和困扰时,积极寻求精神层面的解脱和满足,展现出他豁达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公实七月一日雨感怀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洪炎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即南宋淳熙十六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在文学领域,士大夫们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却更为深刻。 在这一年,洪炎年仅45岁,正值壮年,他才华横溢,胸怀壮志。然而,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现象已初露端倪,许多文人志士对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在这种背景下,洪炎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歌。 洪炎在这首诗中以“七月一日雨”为引子,表达了对世事变幻无常、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理想和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洪炎作为诗人的才情,也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