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院上元日二首 其一
麻姑山换越王山,忆昨下元今上元。
老去休惊长客寓,春来不拟问田园。
畏途豺虎中原近,挟日风云四海昏。
梦绕潇湘无落处,凭谁楚些与招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麻姑山已变越王山,回忆昨天在下元今天在上元。
年岁增长不必惊忧长久客居在外,春天来临不再计划询问故乡田园。
令人畏惧的中原路途有豺狼虎豹,携带风云的四海一片昏暗。
梦境萦绕在遥远的潇湘无处可去,靠谁来为我呼唤离散的灵魂。
去完善
释义
1.麻姑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南部,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2.越王山:即今日的衡山,在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
3.下元:是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4.上元: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5.长客寓:长时间在外寄居。
6.挟日风云四海昏:指四海之间时局动荡,气氛紧张。
7.潇湘:湖南境内湘江上游至洞庭湖一带,这里用来代指作者的故乡。
8.楚些:《楚辞·招魂》的省称,这里是作者用屈原的《楚辞·招魂》来形容自己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炎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麻姑山换越王山,忆昨下元今上元。”开篇通过山名的变换,暗示了时局的变动,同时也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以“下元”和“上元”对比,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老去休惊长客寓,春来不拟问田园。”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能泰然处之,在旅居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期待。
“畏途豺虎中原近,挟日风云四海昏。”描绘出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豺虎比喻战乱,风云象征政局的变化,形象生动。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家国安危的忧虑。
“梦绕潇湘无落处,凭谁楚些与招魂。”表达诗人因忧国而难眠,梦中萦绕的是家乡湖南,却无处落脚。“楚些”指古代楚地的丧歌,这里用其来寄托对故土的怀念。整句以招魂的方式传达出深重的乡愁,充分展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静思院上元日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洪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5年,即南宋时期的绍兴年间。
在这一时期,洪炎的生活经历颇为曲折。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文学天赋,受到名家的赞誉和推荐。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家乡金华一带的书院担任教授,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之余,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丰富了人生阅历。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绍兴年间,正值南宋朝廷与金国对峙的时期。金国的入侵给南宋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民生凋敝,国家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炎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