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三
潭黑蛟龙宅,山青虎豹林。
隠忧何日了,淹泊见冬深。
薄雪恨还积,疏梅冷不禁。
平生一樽酒,衰病废孤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沉黑的潭水藏匿着蛟龙,青山之间虎豹横行。
忧郁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漂泊中感受冬天越发深沉。
稀疏的梅花上覆着薄薄的雪,寒冷得让人难以承受。
一生钟爱的一杯酒,如今衰弱多病已经无法独自品味。
去完善
释义
1. 己酉岁:古代农历的干支纪年法,具体指公元1089年。
2. 十一月二十六日:古时候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各对应一个日子,其中十一月二十六日是冬至这一天。
3. 龙潭院:此处为佛教寺庙名,位于现今中国安徽省歙县一带。
4. 十二月十五日:这里指的是腊八节,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
5. 蛟龙:水中的龙,可以指代水患。
6. 虎豹林:比喻猛兽出没的地方,用以形容险恶的环境。
7. 隠忧:深深的忧虑。
8. 淹泊:长时间停留。
9. 冬深:冬天接近尾声的时候。
10. 薄雪:覆盖在地表上的稀疏的雪花。
11. 疏梅:稀疏的梅花。
12. 不禁:无法抵挡、承受不住的意思。
13. 平生:指平时的生活。
14. 一樽酒:指一杯酒。
15. 衰病:身体衰弱多病的意思。
16. 废孤斟:指因身体不适而无法享受饮酒的乐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乱龙潭院的所见所感。诗人在描述自然界景象时,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心境。首先,他通过“潭黑蛟龙宅,山青虎豹林”的描绘,表达了龙潭院的险恶环境。接着,他用“隠忧何日了,淹泊见冬深”倾诉了在乱世中的忧虑与无奈。诗的下半部分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薄雪恨还积,疏梅冷不禁。平生一樽酒,衰病废孤斟。”既有对冬天景象的细致观察,也有对自己年老多病、无法尽情饮酒的自嘲。整首诗交织着对自然的感叹和对个人遭遇的抒怀,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洪炎创作的一首组诗中的一首。这组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
在那个时期,南宋政权初建,战乱频繁,民生疾苦。洪炎作为一名爱国诗人,亲身经历了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他在这一年中,因为躲避战乱,来到了龙潭院。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炎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政治上并未受到重用,而是被排斥在外。然而,正是这种人生的失意,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的疾苦,更加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歌中的“龙潭院”是一个宗教场所,位于浙江杭州附近。在这个时期,佛教在杭州一带非常兴盛,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到寺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洪炎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一个月,期间创作了这组诗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