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三月桃花浪暖初,隔溪人问有鱼无。 回言未纳官租税,不敢私将网下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天气渐暖,隔着溪流的人询问附近是否有鱼。我回答说我们还未交纳官税,因此不敢私自到湖中去捕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翁森:元末明初诗人,字子高,号槎叟,元末任浙江省桐乡州判,明朝洪武年间降为平江路推官。 2. 三月桃花浪暖初:指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时节,水温上升,鱼儿活跃。 3. 隔溪人问有鱼无:形容渔民生活场景,附近的村民向渔夫询问是否有所捕获的鱼。 4. 回言未纳官租税:表示还没有完成向国家交纳的渔税。 5. 不敢私将网下湖:不敢私自去湖泊捕鱼,意指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捕鱼。
去完善
赏析
《渔》这首诗描绘了渔民在春天的江面上捕鱼的场景。诗人以桃花、溪水等自然景物作为背景,为读者营造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歌的主题是表现渔民的勤劳与朴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翁,是中国宋朝诗人翁森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95年左右的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北方的金国入侵,朝廷偏安江南,翁森的家乡温州也是战争的前线。在这首诗里,翁森以一个老渔翁的视角,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厌倦。 翁森是南宋的一位官员,他曾在朝为官,但因不满腐败的政治风气而辞职回乡。在家乡,他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在这个特殊时期,翁森看到了许多渔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在战争中捕鱼。他深感痛心,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渔民生活和表达忧虑的诗歌。 翁森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末年,金国南侵,国家局势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百姓生活困苦,尤其是渔民,他们既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承受战争的威胁。翁森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关切,同时也呼吁统治者关心民生,平息战乱,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