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骧阁
瓦流双涧合,帘压乱山青。
佛刹蟠深崦,渔蓑散晚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流动的瓦片汇聚成了两条小河,绿色的帘子挂满了青山深处。在这静谧的地方,佛寺隐藏在山间的角落里,傍晚时分,渔民披着蓑衣分散在河岸边的各个角落。
去完善
释义
"云骧阁":是中国古代建筑之一,也是这一首诗的标题,代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所在。
"瓦流双涧合":瓦流是涧水流过房屋的屋顶形成的景象,这里指代的是建筑的所在地,双涧合则是双涧汇流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
"帘压乱山青":帘指的是云气在山间缭绕的景象,乱山青则描绘了山中繁茂的绿色景象。
"佛刹蟠深崦":佛刹是指佛教寺庙,蟠意为环绕,深崦是形容深邃的山间沟壑,这里是说佛教寺庙被周围的山谷所环绕。
"渔蓑散晚汀":渔蓑是渔民穿的衣服,晚汀是说傍晚时分的江边的沙洲,这句话描述了渔民在江边劳作归去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云骧阁》是明代诗人陈轩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
首句“瓦流双涧合”,形象地描绘了两条小溪汇合的景象,而“瓦流”则暗示了地势的高低起伏。这种地形的变化使得原本独立的两条溪流最终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
接着,“帘压乱山青”一句,通过对“帘”这个意象的运用,巧妙地表现了山峦叠嶂、绿草如茵的景色。这里的“帘”是指山间的瀑布或流水,而“压”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冲击岩石的声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中,“佛刹蟠深崦,渔蓑散晚汀”,作者分别描述了山中的寺庙和河边的渔人。寺庙象征着清静与超脱,而渔人则代表世俗的生活。这两种生活场景的结合,既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也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骧阁》是宋代诗人陈轩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抒发自己的情感。
陈轩,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曾任国子监祭酒。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学问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以诗词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他的生活中,他曾多次游览名山大川,欣赏美丽的风景,这也为他创作《云骧阁》这样的诗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云骧阁》这首诗歌中,陈轩通过对云骧阁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骧阁周围的山水景色,如“山势如腾骧,水声若击壤”等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如“谁言尘世纷,此地可遗响”等诗句,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