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清溪县
昔爱清溪景,人烟百里闲。
湖居皆钓客,郭外尽禅关。
酒市遥青旆,公街枕碧山。
枉教成久别,无计约追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热爱清澈小溪的美景,方圆百里的居民悠然自得。
湖边居住的都是垂钓爱好者,城外都是寺庙的大门。
远处市场酒旗招展,官道上背靠青山。
白白地让我们分离太久,无法想办法再相聚。
去完善
释义
《忆清溪县》是宋代诗人陈轩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溪县的优美风景和人文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部分词句的注释:
1. 昔爱清溪景:昔,从前;清溪,即清溪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2. 人烟百里闲:人烟,指居民居住的地方;百里闲,形容清溪县周边的环境宁静悠闲。
3. 湖居皆钓客:湖居,湖边居住的渔民;钓客,指从事钓鱼活动的人。
4. 郭外尽禅关:郭外,城外;禅关,佛教寺庙的大门。
5. 酒市遥青旆:酒市,卖酒的集市;青旆,青色旗子,此处指代酒家的招牌。
6. 公街枕碧山:公街,公共街道;碧山,青山。
7. 枉教成久别:枉教,白白地让人;成久别,长时间离别。
8. 无计约追还:无计,没有办法;约追还,约定回来。
去完善
赏析
《忆清溪县》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清溪县的怀旧之情。诗中通过对清溪县的美景、人物和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深深眷恋。
首联“昔爱清溪景,人烟百里闲”,点明了诗人对清溪县的美好回忆。诗人用“爱”字表达了对清溪县的喜爱之情,并通过“人烟百里闲”的形象描述,勾勒出清溪县宁静、祥和的氛围。
颔联“湖居皆钓客,郭外尽禅关”,进一步展示了清溪县的风貌。诗人以“钓客”和“禅关”为例,说明了清溪县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底蕴。这种生活方式既体现了人们的悠闲自在,也表达了他们的超脱境界。
颈联“酒市遥青旆,公街枕碧山”,通过“酒市”和“公街”这两个场景,展现了清溪县的热闹与繁华。诗人以“遥青旆”和“枕碧山”的形象描绘,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清溪县的美景之中。
尾联“枉教成久别,无计约追还”,表达了诗人对清溪县的无尽思念。尽管诗人与清溪县已离别多时,但他仍然无法忘怀这个地方。这种情感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清溪县》是南宋诗人陈轩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此时正值南宋政权初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陈轩的人生经历丰富。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随着金兵南下,他的家乡遭受战乱,生活变得困苦。为了谋生,他四处奔波,曾一度进入仕途,但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辞官回乡。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他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切。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与陈轩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在临安(今杭州)建立,但仍面临着金兵的压力。为了保卫家园,朝廷实行抗金政策,但由于内部矛盾和军事指挥失误,战绩并不理想。这种局势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然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使他们陷入无奈和悲哀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