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蓬莱观
蓬莱观下瑞烟飘,刘氏曾经此地超。
桃圃昔谐王母约,烟霄自赴玉皇朝。
白鹅乘去人何在,青鸟飞来信已遥。
若使何郎有仙骨,也须吹引凤凰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蓬莱观下烟雾缭绕,刘备曾在此地超脱世俗。
昔日与王母相约桃花林,如今已在云霄参加玉皇大帝的朝会。
乘坐的白鹅已不在,青鸟带来的信已远去。
如果何郎有神仙的骨相,也需要吹响凤凰箫方可成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蓬莱观:指位于蓬莱山的道观。
2. 刘氏:这里可能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或汉武帝刘彻,他们曾在地方上建设行宫,以求长生不老。
3. 桃圃:即桃花源,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4. 王母:西王母的简称,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的女神。
5. 烟霄:天空中飘渺的云气,这里是形容升入天界的意思。
6. 白鹅:这里可能是以白鹅作为神仙的交通工具的隐喻。
7. 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
8. 何郎: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孙皓,字元宗,又字景升。他有个别名叫何郎。
9. 吹引:吹奏引导,比喻指引或者召唤。
10. 凤凰箫:相传是西王母赐予董永的宝物,董永用此箫吹奏后可招来凤凰。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想象。诗中提到了蓬莱观、刘氏、桃圃、白鹅、青鸟、何郎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奇幻的神仙景象。首联通过描述蓬莱观下的瑞烟飘渺,表现了仙境的神秘氛围;颔联通过叙述刘氏在此地超越凡尘,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颈联通过对桃圃和王母的描绘,展示了仙境的美好;尾联则表达了对仙人吹奏凤凰箫的期盼。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幅仙境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追求仙境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蓬莱观》是宋朝著名诗人陈轩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在陈轩生活的时代,北宋文人墨客们崇尚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神仙境界。因此,陈轩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蓬莱仙境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超脱世俗、长生不老的向往和追求。
陈轩本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还对道家学说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他的生活中,他经常参加各种文人和道家的活动,与同道之人探讨人生哲理和道家哲学。这些经历使他对神仙世界充满了向往,也为他创作《题蓬莱观》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