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雉山书斋
松阴江曲旧斋堂,别业归来各一方。
吟想晚潮烟柳湿,梦游春槛露花凉。
杨朱路远空南北,青帝亭闲自短长。
何门扬鞭访前景,竹窗重整读书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树荫下江水曲折,旧日的书斋楼阁分布在各处。
回想起傍晚时分的江畔,烟雾中的柳树沾满了湿气,仿佛梦中畅游的春天门槛上,露水沾染了花朵带来的丝丝凉意。
去往杨朱的路途遥远,仿佛分隔了南北两地,春日里的青帝亭,寂静而又悠远。
该从哪扇门开始探访新的景象呢?重新整顿好竹窗下的读书之地,踏上新的旅程。
去完善
释义
1. 雉山:泛指美好之地或指古楚地名,位于今天湖北省境内。
2. 江曲:江河弯曲处。这里指代作者书斋附近的地貌特征。
3. 别业:本宅之外的住处,这里是作者对自己书斋的称呼。
4. 杨朱: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学者,他提倡“贵生”、“重己”的思想,关注人生苦短、光阴流逝。
5. 青帝: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主宰万物生长。
6. 竹窗:窗户以竹子制成,表示简约而雅致的生活环境。
7. 读书床:为阅读书籍而设计的躺椅或椅子,用于在闲暇时光阅读书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先,通过“松阴江曲旧斋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运用景物来表达对昔日时光的怀念,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下来,诗人以“别业归来各一方”的感慨传达出人与物的分离,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深深眷恋。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的笔触转向了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用“吟想晚潮烟柳湿,梦游春槛露花凉”来形容回忆中的美好景象,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又传达了怀旧的情怀。随后,诗人通过“杨朱路远空南北,青帝亭闲自短长”揭示了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的现实,传达出深深的无奈之情。
最后,诗人以“何门扬鞭访前景,竹窗重整读书床”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这里的“扬鞭”象征着诗人准备重新开始,寻求新的机遇;而“重整读书床”则表明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修养的重视。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与感伤,又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与期待,展现出了诗人深远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雉山书斋》是南宋诗人陈轩的一首怀念书斋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期,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南宋末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的侵略使得国家危在旦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背景下,陈轩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中,通过描绘雉山书斋的美景,表达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陈轩在年轻时曾游学于雉山书斋,这里留下了他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诗中,他通过对书斋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家国破灭的忧虑。
总的来说,《忆雉山书斋》这首诗是在南宋末期这个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陈轩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