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彭城

标题包含
彭城
一水渊渟绿不波,四山玉立碧嵯峨。 城头刍石黄楼赋,台上风云赤帝歌。 竹帛有香豪杰在,山河无恙废兴多。 男儿要作千年调,戏马台高石可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的古文诗篇。下面是我为您将其译为优雅的白话文: 一片平静的水面泛着绿色的光芒,四周的山峰犹如碧玉般巍峨耸立。城头上草屋旁的石头见证了许多往事,而高台上则留下了风云变幻的痕迹。历史的书卷中有无数豪杰的故事,山河历经沧桑但依然美丽如初。男子汉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勇敢地追求梦想,就像戏马台的石马一样坚韧不拔。
去完善
释义
1. 彭城: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境内。 2. 李思衍:唐朝文人,生卒年不详。 3. 一水:指一条河,这里可能指的是流经彭城的河流。 4. 渊渟绿不波:形容河水清澈平静。渊渟,水深而静止的样子。 5. 四山:指周围的四个山头。 6. 玉立碧嵯峨:形容山峰峻峭挺拔,绿色苍翠。 7. 刍石:古代城墙上的一种建筑装饰。 8. 黄楼赋:苏轼所作的《黄楼赋》,描述了徐州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 9. 台上风云赤帝歌:描述彭城历史中的风云变幻。赤帝,此处指汉代开国皇帝刘邦。 10. 竹帛:古代记事用的竹简和绸缎,这里代指史册。 11. 山河无恙废兴多:指国家兴衰交替,山河依然无恙。 12. 要作千年调:立志做长久的事业。 13. 戏马台:位于彭城,是项羽训练骑兵的地方,也是刘邦宴请群臣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彭城》这首诗描绘了彭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思考。首先,诗人用“一水渊渟绿不波”来形容彭城的护城河,河水平静而清澈,体现了彭城的宁静与和谐。接着,他用“四山玉立碧嵯峨”来形容彭城的四周群山,山峰峻峭,绿意盎然,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 诗的颔联,诗人提到“城头刍石黄楼赋,台上风云赤帝歌”,分别引用刘裕的黄楼赋和刘邦的《大风歌》来赞颂彭城的悠久历史和英雄人物。其中,黄楼赋表达了刘裕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抱负;《大风歌》则展现了刘邦挥师北伐、平定中原的豪情。这两句诗将古今融合,使人们感受到彭城的历史底蕴和英勇事迹。 颈联中,诗人以“竹帛有香豪杰在,山河无恙废兴多”来表达自己对历史变迁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已经逝去,但他们的英名依然流传于世;而彭城所在的山河依旧,经历了多次繁荣与衰败,却始终保持着生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又揭示了自然的永恒。 尾联,诗人以“男儿要作千年调,戏马台高石可磨”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他要以千年的时间为目标,立志做出一番事业,即使面临困难与挑战,也要勇往直前,就像戏马台那样,即使历经风雨,仍能傲然屹立。这两句诗充满了豪情壮志,使整首诗的意境得到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彭城》是唐代诗人李思衍的一首描绘彭城(今江苏徐州)风光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正值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盛唐向中唐过渡的阶段,虽然社会繁荣,但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李思衍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曾担任官员,后因事被贬,流寓彭城。在彭城期间,他看到了这座古城的壮丽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心中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彭城的诗篇。 彭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个时期,彭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探访。李思衍在彭城居住期间,对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创作《彭城》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