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醉蓬莱·记蟾宫桂子

标题包含
醉蓬莱·记蟾宫桂子
记蟾宫桂子,撒向人间,如今时候。□□□□,□□□□□。白下长干,乱滩横笛,想昔游依旧。大海一沤,千年一息,谁称彭寿。开遍门前丹蕊,渐西风入东篱,酿成仙酒。□□□□,□□□□□。卓笔鸡笼,悬天宝盖,占断宣徽秀。来岁清苕,公家事了,斑衣蓝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珌(1164年-1239年),字怀古,号洺水遗民,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程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桂花和生活的词作。主要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并借用了一些古时的地名和传说。我为您将这首词译为优美的现代汉语: 桂花的香气飘满了整个月宫,现在它们已经洒落在人间。(记蟾宫桂子,撒向人间,如今时候)在那白色的小区和长干河畔,一艘小船横笛声中穿过曲折的沙滩。(白下长干,乱滩横笛,想昔游依旧)看那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就像千年的呼吸,谁能称得上长寿呢?(大海一沤,千年一息,谁称彭寿)我家的门前种满了丹桂,在秋风的吹拂下,它们的花香如同仙酒一般醉人。(开遍门前丹蕊,渐西风入东篱,酿成仙酒)此时正是收获的季节,我将如同鸡笼山上的毛笔一样,勇往直前;也将如同天宝盖般的高尚品质,奋斗不息。(卓笔鸡笼,悬天宝盖,占断宣徽秀)明年又是丰收年,我的工作也已结束,和家人共享美好时光。(来岁清苕,公家事了,斑衣蓝绶)
去完善
释义
记蟾宫桂子,撒向人间,如今时候。_月色下的桂花像月亮宫里的东西,洒向地球,就在这个时候。 □□□□,□□□□□。_此处缺失诗句。 白下长干,乱滩横笛,想昔游依旧。_南京城外的长江边,乱石滩上的笛声,让我想起过去的游玩情景依旧不变。 大海一沤,千年一息,谁称彭寿。_大海中的一粒水泡,千年的呼吸,谁称得上长寿呢。 开遍门前丹蕊,渐西风入东篱,酿成仙酒。_门前的红花盛开,逐渐西风吹入东篱,酿成了美酒。 □□□□,□□□□□。_此处缺失诗句。 卓笔鸡笼,悬天宝盖,占断宣徽秀。_卓笔山上的鸡笼山,高高的宝盖楼,占据了宣徽最美的风景。 来岁清苕,公家事了,斑衣蓝绶。_明年的清苕会丰收,公共事务处理完毕,穿上彩色的衣服,挂上蓝色的绶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翻译与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生活的热爱。词的上阕描述了中秋佳节时,桂子撒满人间的情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白下长干,乱滩横笛”等词语,展现了昔日游玩的快乐时光。接下来,作者通过“大海一沤,千年一息”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长寿不易的感慨。 下阕则以家门前的丹蕊、西风吹入东篱的景物变化为背景,引出酿造出仙酒的意境。作者运用“卓笔鸡笼,悬天宝盖”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宣徽地区的美丽景色。结尾部分,诗人预想了明年秋天的丰收景象,以及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 整首词以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在结构上,上下阕相互呼应,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醉蓬莱·记蟾宫桂子》是南宋词人程珌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月色的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初至13世纪末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对内,政治腐败,官僚斗争激烈;对外,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民族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普遍感到忧虑和不安,他们渴望国家的繁荣昌盛,但又深感无力回天。 程珌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词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这首《醉蓬莱·记蟾宫桂子》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夜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记蟾宫桂子”这一主题,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繁荣的期盼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