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井
桐阴覆井月斜明,百尺寒泉古甃清。
越女携瓶下金索,晓天初放辘轳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桐树的树荫遮住了水井,月光斜照过来显得明亮;寒冷的泉水从古老的砖井中涌出,清澈见底。一个越地的女子带着酒瓶来到井边,清晨时分刚刚响起辘轳汲水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桐阴:桐树的树阴。这里指井边有桐树,形成了一片阴凉的地方。
2. 覆井:覆盖在井上的意思。
3. 月斜明:月亮倾斜,表示时间不早了。
4. 百尺:形容井的深度。
5. 寒泉:清凉的泉水。
6. 古甃:古旧的井壁。
7. 越女:越地的女子,这里指卖水的女子。
8. 携瓶:带着水瓶。
9. 金索:金色的绳索,这里指井上的绳索。
10. 晓天:拂晓的天空。
11. 初放:刚刚开始启动的意思。
12. 辘轳:古代用来提水的工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在诗人的笔下,桐阴笼罩下的水井、清澈见底的泉水、背着竹篮汲水的越女以及清晨时回响在水井旁的辘轳声都显得那么真实生动。诗中的“百尺寒泉古甃清”一句,既写出了井水之清澈,又传达出井壁之古老,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延续。而“越女携瓶下金索,晓天初放辘轳声”则刻画了越女辛勤劳作的情景,以辘轳声唤醒了黎明,给人带来新的希望。整首诗诗意盎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井》是唐朝诗人李郢所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56年左右,正值唐宣宗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唐盛世已经过去了,但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好,民间生活相对富裕。
李郢此时正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担任尚书郎的职务,负责管理政府仓库和财务。虽然他的职务重要,但他一直向往田园生活,希望能远离城市的喧嚣,过上宁静的乡村生活。因此,他在业余时间创作了很多描绘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诗篇,如《晓井》等。
在《晓井》一诗中,李郢通过描绘清晨乡间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他通过对农夫劳作、井水清凉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农村生机勃勃的生活景象。此外,他还以“蝉鸣树梢”这一意象,暗示了当时的季节为夏季,从而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