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霁色破春昏,高楼日未曛。
林稍零旧雨,山顶入残云。
醉粉匀花颊,风罗绉水纹。
踏青入误约,芳思几纷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色彩划破春天的昏暗,高高的楼房在阳光下还未变得昏暗。
树林的边缘落下零星的雨滴,山顶则被残留的云朵环绕。
鲜花像喝醉了酒一样涂抹着脸颊般的红晕,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如同丝绸般的水纹。
踏青时无意中错过了约定的时间,心里充满了很多复杂的思绪。
去完善
释义
《春晴》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韩琦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晴朗天气景象的五言律诗。下面是词句注释:
1. 霁色:晴天明净的颜色。
2. 春昏:春天的昏暗景色。
3. 高楼:指诗人所在的建筑。
4. 日未曛:太阳还没有落山。曛,落日的余光。
5. 林稍:树梢。
6. 零:飘落。
7. 旧雨:久雨后的放晴。
8. 山顶入残云:山顶上还留有残留的云朵。
9. 醉粉匀花颊:比喻花瓣像喝了酒的少女脸颊一样红润可爱。
10. 风罗绉水纹:形容风吹动水面形成的波纹。绉,皱纹。
11. 踏青:踏青春游。
12. 误约:错失了约定的时机。
13. 芳思:美好的思绪。
14. 纷纷:繁多杂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先诗人通过“霁色破春昏”描绘出春日的晴朗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明亮的基调。接着诗人以“高楼日未曛”展现了远处阳光照射下的楼宇,使画面显得更为辽阔。接下来诗人巧妙地运用“零旧雨”和“入残云”两个动词,展现出风雨过后山间景色的生动画面。
在描绘完自然景观后,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人物活动。“醉粉匀花颊”描绘了女子化妆的情景,使画面更具生活气息;而“风罗绉水纹”则刻画了微风拂过水面形成的波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最后,诗人以“踏青入误约,芳思几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慨。踏青原本是一个欢快的活动,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实现,这让诗人感到遗憾。同时,诗人又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之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晴》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的一首描绘春日晴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此时正值北宋盛世,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韩琦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多地官员,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在这首诗创作的时期,他担任河北宣抚使,负责管理河北地区的军事事务。由于他在地方治理和军事防御方面表现突出,深受皇帝信任和百姓爱戴。
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等,以选拔贤能之士,提高政治效率。此外,北宋时期的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苏轼、欧阳修等人的诗词创作,以及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等。
韩琦在《春晴》一诗中,通过对春日晴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