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叔方闽县丞
两年湘岸听筹声,又向闽峰住冷厅。
可是初阶带朝籍,己闻独荐起斋铃。
秋边梧叶无风下,旱后苗根一雨青。
客路方新世路熟,莫将彩笔鬭英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湘江岸边倾听着筹划的声音已有两年的时间,现在又要转向闽峰,入住那冷冷清清的厅堂。
虽然不是初入仕途的小吏,却已经听闻了独自被推荐的斋铃之声。
秋天的边缘,梧桐树叶在没有风的情况下飘落,干旱过后,禾苗的根部在一场雨后变得生机勃勃。
旅途之路虽然陌生,但世事之路我已经熟悉,不要拿着画笔与英灵争斗。
去完善
释义
1. 湘岸:湘江岸边。这里是诗人描述他所在的地理方位。
2. 筹声:指筹划政务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政务繁忙的景象。
3. 闽峰:福建省的地标性山峰之一。
4. 冷厅:指清代县衙里的办公室。这里指陈叔方的办公地点。
5. 朝籍:古代朝廷官员的名册。这里诗人提到“初阶带朝籍”,意味着陈叔方是刚刚步入官场的新人。
6. 独荐:指举荐贤能之士。这里诗人赞许陈叔方被举荐为贤能之人。
7. 斋铃:佛教寺庙中的法器,用以警示僧众行事。这里用来比喻举荐贤能的声音。
8. 秋边:秋天的时候。这里诗人描绘秋天的景色。
9. 无风下:指没有风吹过的环境。这里诗人描绘出寂静的秋天景象。
10. 旱后苗根一雨青:指干旱后的庄稼在一场雨后焕发生机。这里诗人用这句诗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11. 客路方新世路熟:指陈叔方刚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但对这个世界已经熟悉。这里诗人暗示陈叔方虽然年轻,但对世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12. 彩笔:指画家的画笔。这里诗人比喻陈叔方的文采。
13. 鬭英灵:与英灵竞争。这里诗人劝诫陈叔方不要过于争强好胜,而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友人任职的诗歌。首先通过“两年湘岸听筹声”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和重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又向闽峰住冷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任职地的关心以及对友人工作的支持。接下来的诗句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力和人品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今后前程的祝愿。诗的最后两句“客路方新世路熟,莫将彩笔鬭英灵”则是劝诫友人要懂得处世之道,不可因才华而孤傲,要有谦虚的心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友情、世态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陈叔方闽县丞》是南宋诗人戴栩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左右,即南宋晚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戴栩正处于人生中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当时,蒙古帝国已经对南宋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戴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此深感忧虑和痛心。
在这个时期,戴栩结识了陈叔方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叔方即将出任闽县丞一职,为了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鼓励,戴栩创作了这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于陈叔方能够在官场中保持清廉、为民造福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