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汪给事

标题包含
挽汪给事
抱大难倾橐,随时欲见田。 星灾诸葛日,齿少紫芝年。 鲁国麟枯骨,蓝田玉折瑄。 忍闻环珮响,帝所侍钧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珌(1164年-1239年),字怀古,号洺水遗民,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程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背负重压时刻备战,期待美好田野生活。 昔日如流星诸葛亮,年轻如紫芝岁月匆匆。 孔子的教诲如凤毛麟角,美玉若断亦非全损。 在那遥远天宫之中,倾听环佩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抱大难倾橐":这句意思是怀揣着解决重大问题的办法,但是却无法实施。抱,怀揣;大难,大问题;倾橐,将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这里指无法实施的解决办法。 2. "随时欲见田":这句意思想尽快见到农田景象。随时,任何时候;欲,想;见田,看见农田。 3. "星灾诸葛日":这句意味着诸葛亮在世时遭受天谴的境地。星灾,天谴之意;诸葛,诸葛亮;日,时候。 4. "齿少紫芝年":这句意思是指自己年轻的时候。齿少,年纪轻;紫芝,《庄子·外物》中的人物,这里借指年轻时期。 5. "鲁国麟枯骨":这句形容英雄逝去如同枯骨。鲁国麟,指鲁肃;枯骨,死人的骨头。 6. "蓝田玉折瑄":这句表达美玉被折断的意思。蓝田玉,产自蓝田的美玉;折瑄,折断美玉。 7. "忍闻环珮响":这句表示不愿意听到佩带在身上的玉饰发出的声响。忍,不愿意;环珮,古代贵族佩戴的玉饰。 8. "帝所侍钧天":这句表示自己在帝王身边陪伴。帝所,帝王的居所;侍,陪伴;钧天,天上的宫殿。
去完善
赏析
《挽汪给事》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悼念诗,表达了对亡友汪给事的哀思和敬意。诗中的“抱大难倾橐”描述了汪给事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承担责任,倾囊相助的品质。接下来的两句“随时欲见田,星灾诸葛日”暗示汪给事像诸葛亮一样勤奋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第五句“鲁国麟枯骨”借用了孔子在鲁国的典故,赞美汪给事的才学和人品;第六句“蓝田玉折瑄”则用蓝田产美玉的传说来比喻汪给事的珍贵品质。 最后一联“忍闻环珮响,帝所侍钧天”意味着诗人怀着悲痛的心情送别汪给事,想象他在天堂依然伴随在皇帝身边,继续他的忠诚奉献。整首诗通过对汪给事品质的赞美和对亡友的哀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汪给事》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程珌于公元1189年为悼念汪应辰所作的一首诗。汪应辰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诗人,曾任给事中一职。 在创作这首诗的1189年,程珌正值壮年,他游历四方,结交名士,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致力于文学创作。在这期间,程珌与汪应辰成为了好友,两人共同探讨学术,分享人生感悟。 当时,南宋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不断南下侵扰,朝廷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程珌与汪应辰等文人志士共同努力,试图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反映现实,启迪人心。汪应辰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为国家的治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但在当时并未得到采纳。 《挽汪给事》一诗,既表达了程珌对汪应辰不幸去世的悲痛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