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野菊涧

标题包含
野菊涧
泠泠清涨濯秋芳,采撷堪供九日觞。 为乞晓瓶真沆瀣,不应眉寿独南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协,字子献,号云庄,南宋诗人。他是江西南丰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同时代。 曾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追求文学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泠泠:形容水声或风声清凉。 清涨:指清澈的水流。 濯秋芳:洗涤秋天的花卉。 采撷:采摘。 堪:可以,能够。 供:供给,供应。 九日:重阳节。 觞: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为乞:为了祈求。 晓瓶:晓是清晨的意思,晓瓶指的是早晨装水的瓶子。 沆瀣:是指露水和霜雪的混合物,这里引申为清晨的露水。 不应:不应该。 眉寿:长寿的意思,眉毛与人的寿命息息相关,古人认为眉毛长的人寿命长,所以称长寿为眉寿。 南阳: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其地处伏牛山以南而得名。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泠泠清涨濯秋芳”开篇,描绘出野菊花生长在溪流边的景象。其中,“泠泠”一词表现出了水流的声音和温度,而“清涨”则传达了溪流的清澈与活力。“濯秋芳”一句,表达了野菊花在秋天盛开的特点,同时也借用水流洗刷植物花朵的画面,表现出野菊花的洁净和高雅气质。 接下来的“采撷堪供九日觞”,则表现了诗人在重阳节时采摘野菊花的情景。其中,“采撷”一词是采摘的意思,“九日觞”则是古代重阳节举行的一种宴饮活动。这句话,暗示了野菊花可以用于这种节日的庆祝活动,强调了野菊花的实际用途。 紧接着的“为乞晓瓶真沆瀣”,进一步探讨了野菊花的特质。其中,“晓瓶”是一种陶瓷器皿,用来装水或酒;“沆瀣”意为露水,这里指代纯洁、纯净的事物。这句诗意味着,用晓瓶装取野菊花的露水,将能够保持其原本的纯净特质。 最后,“不应眉寿独南阳”收尾,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野菊花。其中,“眉寿”意为长寿,“南阳”指的是位于河南的一座古老城市。这句诗句,表达出诗人对于野菊花的赞美之情,认为它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赞誉,而不应只在南阳被人们所知晓。整首诗,既展现了野菊花的美丽和高洁,又传达出了诗人对野菊花的热爱与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菊涧》是南宋诗人曾协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山野涧边的野菊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作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北方由金朝统治,南方则由宋朝统治,史称南宋。 其次,在这个时间段内,曾协作为一位南宋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曾协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争和政治斗争频繁,民生疾苦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曾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关于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南宋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文人墨客们普遍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在这个时期,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关注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这也是《野菊涧》一诗产生的重要原因。 总之,《野菊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乱与纷争的时代,诗人曾协在时代的大潮中挣扎求生,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诗篇,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