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渡浙江

标题包含
渡浙江
晚霞销尽月明钩,万顷无风一水浮。 长怕舟师深击楫,自令洄洑起中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渡浙江》:这是一首描述江南水乡风光的古代诗词。 1. 晚霞销尽月明钩:意为傍晚的晚霞消退后,明亮的月亮升起,如同用月亮做成的钓鱼钩。这句描绘了夜晚时分的美丽景色。 2. 万顷无风一水浮:万顷指的是水面广阔,整句表示平静的水面如同一块巨大的镜子漂浮在水面上,没有一丝波纹。 3. 长怕舟师深击楫:舟师指船夫,击楫是划船的动作。这句意味着担心船夫划得太快,破坏了眼前的美景。 4. 自令洄洑起中流:意为水面在河中央处产生了回流,可能是由于舟师的快速划船所引起的。
去完善
赏析
《渡浙江》是南宋诗人叶适的一首描绘夜景的诗。在这首诗中,叶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江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晚霞销尽月明钩”描述的是夕阳落下的景象,太阳已经落下,天空中的晚霞也渐渐消退,一轮明月升起,照亮了整片江面。这句诗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种静谧之中。 第二句“万顷无风一水浮”则描绘了江水在月光下的景象。此时,江面上风平浪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而美好。这里的“万顷”和“一水”形成对比,突出了江水浩渺的气势,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长怕舟师深击楫”则转向了对人物的关注。诗人担忧船夫们会用力划桨,打破这份宁静。这里的人物形象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一句“自令洄洑起中流”则是对自然的描写,诗人担心波浪会从中涌起,打破这份宁静。这里的“洄洑”是指波浪,“中流”则是指江水的中央。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渡浙江》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江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浙江》是南宋诗人叶适的一首描绘江景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此时,中国正处在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较为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中原沦陷,民不聊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因此,诗人叶适对国家的命运充满忧虑,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人生际遇方面,叶适曾担任过兵部侍郎等官职,他关心国家兴亡,主张改革弊政,提倡实用之学,并极力反对当时盛行的理学空谈。然而,由于他在朝中的直言不讳,曾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这些都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更为深切。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虽然政治上相对稳定,但军事上却面临严重的威胁。北方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屡次南下侵略,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外,国内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如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等。这些时代背景都为叶适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综上所述,《渡浙江》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叶适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