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久雨

标题包含
久雨
逾月留京国,春光总不知。 可伤连夜雨,好似暮秋时。 有客来无酒,逢人只说诗。 官中闻闭籴,应是细民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京国】首都或京城,这里指代当时的京城临安(今杭州)。 【逾月】超过一个月。 【有客来无酒,逢人只说诗】客人来了没酒招待,只好找话题聊天,说些诗来应付。 【官中闻闭籴】意思是听说官方限制粮食的买卖。 【细民】普通百姓。
去完善
赏析
首联:“逾月留京国,春光总不知”,俞桂在此表明自己滞留京城已有一月,却无法感知到春光的流转。这里的“春光”既指自然的春日风光,也可能暗示一种安乐祥和的生活状态,或者是渴望回乡的心情。俞桂对于时光的流逝显得漠不关心,透露出无法欣赏美好生活的无奈情绪。 颔联:“可伤连夜雨,好似暮秋时”,连绵不断的阴雨令作者感到伤痛,仿佛置身于深秋的萧瑟之中。此句展现出深沉的哀愁和孤独感。在夜深人静的时刻,雨声不断如同一曲无声的哀乐,令人心中无尽悲凉。 颈联:“有客来无酒,逢人只说诗”,作者以疏离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交际。即便有客人来访,他也不愿主动去招待,只是与人谈论诗歌,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 尾联:“官中闻闭籴,应是细民饥”,这一句诗人从自己的生活中跳脱出来,关注到了社会的民生问题。官府传出禁止粮食买卖的消息,可能意味着底层民众已经陷入了饥饿的困境。这体现出作者关注现实,忧虑民生的心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久雨》是宋代诗人俞桂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 俞桂身处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痛苦,也对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俞桂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创作中,以此抒发内心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俞桂通过对久雨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风雨中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困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