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画
万景峰前老禅叔,搜罗风月归岩谷。
胸中有句吐无声,写作生绡三四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风景如画的景色前,年长的僧人安静地度过时光,他们搜集了自然界的美景并将其融入山谷之中。尽管他们的内心充满了丰富的诗句,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于是他们用笔墨创作出生动的画作三、四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华岳:南宋诗人。
2. 万景峰:指各种美丽的风景。
3. 叔:尊称。
4. 搜罗:搜集,收集。
5. 风月:风花雪月,比喻美好的事物。
6. 岩谷:山谷。
7. 胸中:内心。
8. 有句:有诗句。
9. 吐无声: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10. 作:创作。
11. 写:描绘。
12. 生绡:未漂洗的丝织品,这里指画卷。
去完善
赏析
《僧画》是诗人华岳的一首描绘僧人绘画的诗歌。首句“万景峰前老禅叔”,以景色开篇,展现了山峰前的景致,同时以“老禅叔”称呼这位僧人,表现出其年长而经验丰富的形象。接下来的“搜罗风月归岩谷”,意为这位僧人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收集起来,并带回他所在的山林深处。这两句既描绘了风景,也暗示了僧人的修为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的后两句“胸中有句吐无声,写作生绡三四幅”,通过描述僧人在作画时的心情,表达了他在将内心的感悟表现在画作中的过程。这里用“胸中有句吐无声”来形容僧人心中的情感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画笔将其呈现出来。最后一句“写作生绡三四幅”则直接点明了僧人创作的书画数量之多,进一步突显了其艺术造诣之高。
全诗在赞美僧人的绘画技艺的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僧画》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华岳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大约在其晚年时期,即1138年至1141年之间。这段时间正值金兵南下侵宋的艰难时期,国家的动乱和民众的苦难对华岳产生了深刻影响。
华岳是一位胸怀壮志的文人,他一生都致力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然而在那个时代,他的理想并未得到实现,反而因直言敢谏而遭受排斥和迫害。这段经历使他对国家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促使他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和愤怒。
在《僧画》这首诗中,华岳通过描绘僧人的画作,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有志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这种情感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疾苦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诗人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深沉思考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