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趠风歌
吾闻千里以外风不同,人间乃有万里之长风。来从海上梅雨后,纪自西郊野叟眉山翁。古称博物家,无若周元公。《尔雅·释天》篇,八方风色以类从。北凉西泰凯南谷自东。颓飙飘庉暴昌曀,一一命义无相蒙。《周礼》保章十有二,妖祥乖别占荒丰。下而庄生《齐物论》,以至应劭《风俗通》,飕浏飉颲飙飓,叫嚎吒吸咬于喁。名虽巧排比,语实工形容。舶趠之名特未悉,土俗传说惟吴中。吴中五六月,水盛溽暑方蕴隆。此风东南来,一扫云翳还虚空,商羊黑蜧潜厥踪。炎官亦退三舍避,大启橐籥伊谁功。三日湿气消,五日暑气融。连绵七日九日尚未止,快哉何暇分雌雄。羊角初从何处起,合而为一浩荡来无穷。国家象胥译九重,白雉入贡兼青熊。良商豪贾狎海童,高帆幅亚榑桑红。中男长女各效职,飞渡溟渤如轻鸿。此时田间一老翁,置身恍在兰台宫。不知人生更复有何乐,但向北窗高枕卧听声蓬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听说来自远方的风各有不同,世间竟存在漫长征风。源于海上的梅子时节,由西郊的老者亲自记载。古代堪称博物的人,莫过于周元公了。在《尔雅·释天》的篇章里,八方的风各具特色,东方的风称为“凯”,西方的风称为“泰”,南方的风称为“谷”,北方的风称为“颓”。狂风带来的乌云和阳光,都按照各自的规律。根据《周礼》的记载,有十二位负责测风的官员,他们分别预测吉凶和丰收情况。从庄生的《齐物论》到应劭的《风俗通》,他们都对这种自然现象有着详细的描述。这些名称虽然巧妙排列,但它们确实是对风声的生动描绘。至于舶趠这一说法,尚未完全明了,只能从吴中的土俗传说中得知一些端倪。在吴中五六月的水盛期,湿气很浓,风雨欲来。这股东南风扫过天空,仿佛让天空重新恢复宁静。商羊和黑蜧这两种传说中的动物,也会在这种时候悄悄出现。炎热和潮湿也会暂时退却,似乎是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这一切。这种大风通常要持续七到九天才会停止,实在是让人难以分辨它的雌雄。当羊角风开始吹拂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感受到那种无尽的浩渺之力。在国家象胥的帮助下,远方的国度可以顺利地与我们的国家交流。他们会进贡珍奇的动物,还会派出经验丰富的船员。年轻人和老者各自坚守岗位,像飞鸟一样轻松地在茫茫大海中游弋。此时此刻,田间的一位老者似乎正置身于皇家宫殿之中,欣赏着这壮观的一幕。他不知道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只愿在北窗高枕,侧耳倾听那铺天盖地的风声。

去完善
释义
1. 《舶趠风歌》:这是一首描述舶趠风的诗。“舶趠风”是古代中国沿海地区的一种特殊气候现象,指东南沿海一带春夏之交出现的强劲东南风。这首诗通过描绘这种现象,展现了自然界壮观的景象和人们的各种活动。
2. “人间乃有万里之长风”: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风力强大、长度可达万里的惊叹。
3. “梅雨后”:这里指的是梅雨季节之后,梅雨季节通常在农历的五六月份,此时正值夏季。
4. “纪自西郊野叟眉山翁”:这句诗句的意思是,这种气候变化的情况被一位来自西郊的老人——眉山翁记录下来。
5. “古称博物家,无若周元公”:周元公即周敦颐,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也被称为博物家。这里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6. “《尔雅·释天》篇”:《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释天》篇专门解释与天文、气象相关的词汇。
7. “八方风色以类从”:这句诗句表示,八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的风各有特点,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类。
8. “北凉西泰凯南谷自东”:这句话列举了八个方向的风的特点,具体含义为:北边的凉风、西边的泰凯风、南边的谷风以及东边的自东风。
9. “颓飙飘庉暴昌曀”:这里的词语都是用来描述风力的强度和变化。
10. “《周礼》保章十有二”:保章是古代一种负责观察天象、预测吉凶的神职人员,他们观察十二种不同的风向,以此来预测国家的运势。
11. “庄生《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的一篇重要文章,主张万物平等,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的两面。
12. “应劭《风俗通》”:《风俗通》是东汉末年应劭撰写的一部介绍全国各地风俗习惯的书。
13. “飕浏飉颲飙飓,叫嚎吒吸咬于喁”:这些都是形容风的词语,表现了风力的大小、方向和声音。
14. “名曰巧排比”:这句诗句表示,虽然这些词语看起来有些复杂,但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形容风力。
15. “舶趠之名特未悉”:这句诗句表示,虽然许多人听说过舶趠风,但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入。
16. “吴中五六月”:吴中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这里的五六月正是梅雨季节过后,盛夏来临之时。
17. “商羊黑蜧潜厥踪”: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黑蜧是一种传说中的神蛇,它们在风雨来临时都会出现。
18. “炎官亦退三舍避”:炎官是天上的火神,当风力增强时,他会退避三舍,表示天气变得凉爽。
19. “大启橐籥伊谁功”:橐籥是古代的一种鼓风机,这里用来比喻风力产生的过程。
20. “不知人生更复有何乐,但向北窗高枕卧听声蓬蓬”:这句诗句表示,在这种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人们不再追求其他快乐,只是静静地欣赏这种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描绘了舶趠风这一自然现象。诗人通过讲述古人对于风的分类和理解,展示了舶趠风作为东南来风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和快乐。同时,也借这一自然景象揭示了人生中最平凡、最简单的幸福和快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舶趠风歌》是一首描绘海市蜃楼景象的古风诗歌,由清朝著名诗人查慎行创作于康熙年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逐渐繁荣,海外贸易的兴起使得船只往来频繁,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查慎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古典文学有深厚的造诣。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在创作《舶趠风歌》时,查慎行正值中年,人生阅历丰富,对世间万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康熙年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清政府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民间发展经济,加强对外交往。这种开放的政策使得沿海地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许多商人、学者和游客纷纷前往,寻求商机和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查慎行接触到了许多来自海外的奇闻趣事,为他创作这首描绘海洋风光的诗篇提供了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