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走郊外示友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二十九载岁月已过,如今的我依旧壮志满怀却屡屡碰壁。风尘仆仆地奔波在路上,仿佛看到秋天的红叶默默无声。远方的天空下,大雁因为寒冷而消瘦,岁末时分的乡村里,乌鸟的叫声显得微弱无力。不断地忙碌往返,或许你会嘲笑我的无奈和落魄,但我仍想于南池边洗净这一身疲惫,让你看见我阳光灿烂的笑容。

去完善
释义
1. "二十九年知已非":此句中的"二十九"是虚指,表示很多年;"知己非"是指多年的朋友发生了变化。
2. "黄尘满面人犹去":"黄尘"指的是尘土飞扬的景象,"人犹去"表示还要继续前行。
3. "红叶无言秋又归":"红叶"代表秋天的景色,"无言"表示沉默不语,"秋又归"表示秋天再次来临。
4. "万里天寒鸿雁瘦":"万里"形容距离遥远,"天寒"表示天气寒冷,"鸿雁瘦"表示大雁因为寒冷而消瘦。
5. "千村岁暮鸟乌微":"千村"表示许多村庄,"岁暮"表示年底,"鸟乌微"表示乌鸦的叫声微弱。
6. "往来屑屑君应笑":"往来屑屑"表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君应笑"表示友人应该会嘲笑作者忙碌的样子。
7. "要就南池照客衣":"要就"表示将要,"南池"指的是南方的水池,"照客衣"表示照亮旅人的衣服。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陈与义的遭遇抒发了人生理想破灭的失落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仍坚守信念的精神风貌。首联抒发自己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无奈;颔联描绘了深秋黄叶的场景,暗示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颈联则借助于雁群和村落景象,传达了诗人独自奔波在外的艰辛和对家乡亲友的思念;尾联巧妙地借用“南池照客衣”的画面,将朋友间的关怀和自己的坚韧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整首诗层次分明,寓意深远,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事走郊外示友》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在公元1129年所作。当时金人攻陷汴京,宋室南渡,陈与义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从一个朝廷的文臣变为一个逃亡的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他的心情极为沉痛。同时,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南宋与金的战争使人民生活困苦,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使他陷入深深的感慨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