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谓我犹羁旅,归与已的然。
风霜高枕外,江海小诗边。
达摩移华夏,庄周侮圣贤。
向来知此事,未敢弃予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们把我看作是四海漂泊之人,但回到家中的我已安然无恙。外面的风雪严寒,都不能阻挡我那像江河湖海一般浩渺的诗篇。我也如达摩祖师一般改变着中国的文化,同时又向庄子学习如何尊重那些有智慧的人。我一直都明白这些道理,但却始终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岁月。
去完善
释义
1. 谓我犹羁旅:"谓我",诗人自指;"犹羁旅",即仍在客居之中。
2. 归与已的然:"归与",回乡之意;"已的然",已然如此。
3. 风霜高枕外:"风霜",指自然界的寒冷天气;"高枕",安然无忧地睡眠。
4. 江海小诗边:"江海",指广阔的世界;"小诗",作者创作的诗篇。
5. 达摩移华夏:"达摩",指印度僧人达摩祖师,曾传授禅宗佛学给中国,使禅宗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移华夏",改变中国的文化风貌。
6. 庄周侮圣贤:"庄周",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子;"侮圣贤",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古代的贤人。
去完善
赏析
《归来》一诗以诗人自我回归为主题,寓含着深深的哲理思辨。首联“谓我犹羁旅,归与已的然”即道出诗人体验到的由漂泊到安定的转变,但同时对这种安定保持一种不确信的态度。颔联“风霜高枕外,江海小诗边”则揭示出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心怀豪情壮志。颈联“达摩移华夏,庄周侮圣贤”传达出诗人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反思,显示其与众不同的思维深度。尾联“向来知此事,未敢弃予年”表现出诗人从未停止过探求真理的步伐,有勇敢面对人生百态的决心。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远的思想内涵和高洁的人格魅力,令人深受启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归来》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甘泳的代表作。它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此时,清朝处于鼎盛时期,国泰民安,文人墨客们得以抒发胸臆,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乾隆年间,甘泳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科举失利,功名无望,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追求文学的殿堂。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心得。在这个过程中,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归来》。
在乾隆年间,清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民间文化繁荣,诗歌创作活跃,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甘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篇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深受人们喜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