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立黄洲
今度阑干倚,苍茫入暮天。
碧溪分市井,华屋乱云烟。
钟隔春来树,灯流夜去船。
惜哉题柱壮,琴动凤凰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凭倚着栏杆,看着那苍茫的暮色渐渐晕染。
碧绿的溪流把市区和乡村分开,华丽的房屋却被云烟缭绕。
钟声隔着春天的树木传来,灯火随着夜晚的流逝照亮了船只。
惋惜的是那豪情壮志的题诗,如凤凰琴般动人心弦的故事却不再有了。
去完善
释义
1. 苍茫:指旷远无边的天空。
2. 碧溪:绿色的溪流,这里可能是指长江的一段。
3. 华屋:繁华的住宅区。
4. 钟隔:钟声被阻隔的意思。
5. 题柱:指汉代朱浮在黄州洲头题诗的故事。
6. 琴动凤凰弦:指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立于黄洲之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今度阑干倚”点明了诗人的状态:立于栏杆旁,向远处望去。接以“苍茫入暮天”,描绘出视野所及之处的天际线,为画面增添了一份辽阔和深沉。
二联“碧溪分市井,华屋乱云烟”将镜头拉近至近处的景物。碧绿的溪水将市井一分为二,华丽的建筑在云烟中若隐若现。这两句通过对色彩、形态的捕捉,勾勒出一幅繁华而宁静的画面。
颈联“钟隔春来树,灯流夜去船”则分别描绘了听觉和视觉的感受。钟声回荡在春天的树林间,灯光闪烁于夜晚的江面上。这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尾联“惜哉题柱壮,琴动凤凰弦”是诗人对自身境况的反思。诗人遗憾自己未能像古人那样立下壮志,于是他抚动琴弦,抒发心中的壮志和豪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立黄洲》是宋代诗人甘泳的一首描绘江洲景色和抒发感慨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末年,公元1140年左右。
在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山河破碎、战乱频繁的困境之中。诗人甘泳在此时身处黄洲,眼见江水滔滔,心有所感,于是创作了这首《晚立黄洲》。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甘泳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不中,使得他感到怀才不遇,心情抑郁。在黄洲时,他看到国家的战乱与百姓的痛苦,更是激发了他的家国情怀。
在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廷内部党派纷争,外部金兵侵略,使得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诗人甘泳在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创作了这首《晚立黄洲》,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