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
花红柳绿也逢时,润色青春有小时。
人世苦无吾辈在,东风寥落亦堪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儿红艳,柳条翠绿,一切都适时而来;青春的美好,需要我们精心点缀与呵护。如果世间没有我们这些懂得欣赏美好的人,那么即使春风吹拂,也会显得寂寞而惆怅。
去完善
释义
1. 花:这里指各种花卉植物;红:颜色鲜艳。
2. 柳绿:柳树新生的嫩叶呈现的绿色。
3. 逢时:在适当的时候相遇或相聚。
4. 润色:增添色彩,使更美好。
5. 青春:指春天。
6. 有小诗:指的是诗人在这里用诗歌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7. 人世:人间,人类社会。
8. 苦无:苦于没有。
9. 吾辈:我们这些人,这里指诗人自己和朋友们。
10. 东风:春风。
11. 寥落:稀疏,稀少。
12. 堪愁:足以让人忧愁。
去完善
赏析
《新春》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首句“花红柳绿也逢时”,形象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转瞬即逝。次句“润色青春有小时”,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人世苦无吾辈在,东风寥落亦堪愁”,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诗人认为,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像他们这样的人存在,那么即使有美丽的春天,也会显得荒凉和寂寥。这里的“东风”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而“寥落”则意味着无人欣赏和感受。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春》是明朝诗人甘泳创作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1368-1644年),具体年份未知。在这段时期,中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明朝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繁荣,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都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问世。
甘泳在当时的文人圈子中颇有声望,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著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然而,这个时期的诗人往往面临着科举失利、官场斗争等困扰,甘泳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这也反映了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际遇。
总的来说,《新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甘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才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新春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