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下豫州

标题包含
下豫州
壮怀忍共白云闲,孤负僧房屋半间。 卖却牢愁三万斛,载将明月入西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怀揣壮志,与天空中的云朵相媲美,却无法在简陋的房屋中实现梦想。我将心中的忧虑卖出,让它们远离我的生活,然后驾驶小船,沿着河流向西山出发,那里有明亮的月光等待着我。
去完善
释义
1. 壮怀:壮志豪情。 2. 白云:指归隐山林的意愿。 3. 孤负:辜负,指没有实现愿望。 4. 僧房:僧侣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5. 屋半间:形容简陋的居住环境。 6. 牢愁:深沉的忧愁。 7. 万斛:形容忧愁之多。 8. 载将:载着。
去完善
赏析
甘泳的《下豫州》展现了他豪迈悲壮的胸怀和深厚的哲学思想。在首句中,他以“壮怀”作为开篇,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豪情壮志的情感基调,同时又通过“白云闲”这一景象映射出自己的闲暇心态,以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孤负僧房屋半间”则揭示了作者怀才不遇、无人理解的境况。这种心情看似消极,但却展现了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 紧接着,“卖却牢愁三万斛,载将明月入西山”则是诗人的情感升华。他将自己的忧虑和苦闷寄托于明月,以此实现内心的释放。“载将明月入西山”更是寓情于景,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坦然面对现实、勇敢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总的来说,《下豫州》是诗人对于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的深度思考,也是他对于人生价值和人格尊严的独特诠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豫州》是宋代诗人甘泳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时期,大约在公元11世纪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之交的变革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诗人甘泳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也非常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对民间生活有很深的了解。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在《下豫州》这首诗中,甘泳通过对豫州地区山川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有体现,如《早发岷山》等。 总的来说,《下豫州》这首诗是在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甘泳对社会、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深切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