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冶城山

标题包含
游冶城山
瑶草秋深石磴长,半空岚气湿衣裳。江山佳处一亭古,风雨来时四座凉。阴洞水腥龙蜕骨,仙岩云暖麝生香。道人好护新松树,长见清阴覆御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秋时节,那灵草生长的石阶悠长,山间的岚气湿润了人们的衣裳。在美丽如画的江山之中,有一座古老的小亭子,每当风雨来临的时候,这个小亭总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凉意。在阴暗的山洞里,有一种带着腥味的水,那里是龙的蜕骨之处;而在仙人的山岩上,云雾中的温暖使得麝香得以生成。求道的僧人需要保护好这些新生的松树,这样才能经常看到清爽的树荫覆盖着皇帝的座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此指山间幽美的植物。 2. 石磴:石阶。 3. 岚气:山中雾气。 4. 四座:四周。 5. 阴洞:阴暗的洞穴。 6. 水腥:带有腥味的水。 7. 龙蜕骨:传说龙死时会留下蜕骨。 8. 仙岩:神话中的仙境。 9. 麝生香:麝香是珍贵的香料,此处形容仙气弥漫。 10. 道人:修道的人,此处指在山的道士。 11. 新松:新栽种的松树。 12. 清阴:清凉的树荫。 13. 覆御床:遮蔽皇帝的卧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游冶城山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间独特的魅力。首联描述了在山间行走时的情景,深秋时节的瑶草显得有些衰败,而石头台阶却显得格外悠长。山间的雾气打湿了诗人的衣服,给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颔联则描述了在江山中的美好去处,一座古老的亭子显得格外的幽静,而在风雨来临时,整个亭子变得更加凉爽宜人。颈联则是对山间阴洞和仙岩的描绘,阴洞里的水腥味让人联想到龙蜕骨的神秘传说,而仙岩上的云彩让人感觉温暖,似乎能闻到麝香的味道。最后一句则是通过描写道人对新松树的呵护,暗示出对这一美景的保护和珍惜。整首诗歌语言优美,画面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冶城山》这首诗,出自于唐代诗人张绅之手。据史书记载,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这一时期,正值唐朝鼎盛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张绅一生历经坎坷,他曾在朝为官,后因触怒权贵被贬为民。然而这段经历却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使他的诗作更具生活气息和现实关怀。在这个时期,他游览了冶城山,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风貌的诗歌。 在《游冶城山》这首诗中,张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冶城山的美丽风光,同时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思考。这首诗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