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湖中玩月

标题包含
湖中玩月
银波千顷照神州,此夕人间别是秋。地与楼台相上下,天随星斗共沉浮。一尘不向空中住,万象都于物外求。醉吸清华游碧落,更于何处觅瀛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照耀下的江河湖泊犹如一片银色海洋,照亮了整个中国大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感受到了与往年截然不同的秋天气息。地上的人和建筑物仿佛与天空中的星辰共同起伏,相互映衬。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所有的景物都显得那么美好,让人陶醉其中。如果我们能在这样的美景中畅游,又何必去寻找那遥不可及的仙境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银波千顷:指湖面宽阔明亮如镜。 2. 神州:这里指中国。 3. 地与楼台相上下:形容月光下楼阁与水面的景色相互辉映。 4. 星斗共沉浮:星星随着月亮的圆缺而升起降落。 5. 一尘不向空中住:意思是没有一粒尘土能停留在空中。 6. 万象都于物外求:一切景象都在万物之外寻求答案。 7. 清华:清新脱俗的美好事物。 8. 碧落:天空、天际。 9.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去完善
赏析
《湖中玩月》是一首描绘月色之美和诗人感慨人生的词作。上阙写湖面波光粼粼,如银波般璀璨夺目,天地间的景色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下阙则表达了作者在月光之下,感受到万物皆有灵性,宇宙间的美妙景致让人陶醉。结尾一句“更于何处觅瀛洲?”借用了古人寻找仙山琼阁的典故,寓意人世间的美好风景亦能令人心旷神怡,不必苦苦追求虚无飘渺的仙境。整首词富有哲理,意境优美,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中玩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泛舟湖上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据记载,这首诗歌出自于唐代的张绅之手,具体创作时间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唐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富足。张绅在当时担任官员,因此他可能是在闲暇时来到湖边赏月,写下了这首诗。从诗人的角度来看,此时的唐朝国力强大,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自然山水成为了他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张绅在欣赏美丽月色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人生的哲理和国家的命运,这是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普遍特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