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 其十
经旬坐稳一蒲团,才阅朝寒又晚寒。蕴火梅欣先腊放,避霜菊耐涉冬看。散花庵里新居士,视草台中旧史官。勿著两般分别相,大千世界本来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了十多天,一直安稳地坐在蒲团上,经历了清晨的寒冷和晚上的寒冷。梅树孕育着火焰,喜悦地在早些时候就开放了;菊花抵抗着风霜,在冬天依然美丽。新的居士住在散花庵,过去的史官在视草台上工作。请不要区分这两者,因为大千世界的宽度是无限的。

去完善
释义
【经旬】指过了十天左右。
【坐稳】安定、平稳的状态。
【一蒲团】佛教徒跪坐的垫子,这里借指平静的生活。
【朝寒】早晨的寒冷。
【才阅朝寒又晚寒】刚刚度过了早晨的寒冷,又要面对晚上的寒冷。
【蕴火梅欣先腊放,避霜菊耐涉冬看】蕴藏着热量的梅花在早些时候就已开放,能抵御寒冷的菊花在冬天仍可欣赏。
【散花庵】指寺庙或道观。
【新居士】对僧侣的尊称,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将自己比喻为修行的人。
【视草台】皇帝阅览文书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曾经担任过类似秘书的工作。
【旧史官】指过去担任过的职务。
【勿著两般分别相,大千世界本来宽】不要执着于两种不同的看法,广大的世界原本就是宽广包容的。

去完善
赏析
《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 其十》以作者查慎行的视角展示了冬日寒意中的自然景致和人生哲理。首联“经旬坐稳一蒲团,才阅朝寒又晚寒”描绘了作者在室内静坐数日的情景,感受到从早到晚的寒气。颔联“蕴火梅欣先腊放,避霜菊耐涉冬看”则描述了梅花在冬季仍然怒放的景象,以及菊花抵抗严寒的能力,展现出大自然顽强不息的生命力。颈联“散花庵里新居士,视草台中旧史官”则将自然景象与作者的身份联系在一起,寓意人生百态。尾联“勿著两般分别相,大千世界本来宽”则是作者对于世界的理解,认为不应过于区分事物,大千世界原本就是广阔的。整首诗通过对冬季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 其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康熙年间(约公元1662年-1722年),这是一个相对繁荣安定的时期。
在康熙年间,查慎行虽然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他个人的命运却充满曲折。他出身书香门第,家族世代为官,然而他的父亲却因牵连进明末清初的"朱三太子案"而被捕入狱,最后被处死。这给查慎行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人生困境。尽管后来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并成为康熙皇帝的侍从文人,但这段经历始终使他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康熙年间,社会政治环境较为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事业也日益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查慎行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他的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 其十》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