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於两池中作船亭名卧芦取山谷满船月卧芦
路人芳池柳岸行,宛然野渡一舟横。
祗缘胸次规模别,便有江湖气象生。
云影恍疑帆影度,啸歌中有棹歌声。
人生聚散无劳较,万里青天白鸟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沿着池塘边的柳树行走,仿佛置身在一个荒野渡口,一条小船横在那里。只因为胸怀不同寻常的壮志,眼前便呈现出江湖的气象。天上的云影恍惚间好像帆影飘过,听到的是人们的歌唱声和船桨划水的声音。人生的相聚离别无需过于计较,抬头望向那万里晴空,还有白色的鸟儿在歌唱。
去完善
释义
1. 庐陵: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市,唐代设郡,为吉安的简称。
2. 於:介词,在。
3. 两池:指池塘或湖泊,这里指代具体的两个水池。
4. 中:方位词,表示在某一范围、空间内。
5. 作:建立、修筑。
6. 船亭:建在水边的亭子。
7. 名:命名,给……起名字。
8. 卧芦:山谷诗中的意境,指躺卧在芦花上的小舟。
9. 山谷:指黄庭坚,宋代文学家,号山谷道人。
10. 满船月卧芦:出自黄庭坚的诗《戏答友人招游丛台》。
11. 宛然:仿佛,好像。
12. 野渡:荒凉的渡口。
13. 祗缘:只因为。
14. 胸次:胸怀,心里。
15. 规模别:独特的构思。
16. 便:就。
17. 江湖:江水和湖泊,这里形容广阔的水域。
18. 气象:景象,景色。
19. 恍疑:模糊不清,疑似。
20. 帆影:船帆的影子。
21. 度:经过。
22. 啸歌:长啸高歌。
23. 中有:里面有。
24. 棹歌:摇橹时唱的歌。
25. 人生聚散无劳较:人生的聚合分离不必过于计较。
26. 万里青天白鸟鸣:宽阔的天空和白鸟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游客,在风景如画的庐陵游历时所见的美景以及自己由景生情的心情。首句"路人芳池柳岸行"即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行人走在繁华的池塘边,杨柳依依,鲜花盛开,美景如画。接下来的两句“宛然野渡一舟横”和“祗缘胸次规模别”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景色的观感,即在充满生机的环境中,诗人的思绪飘渺,心中涌现出了一种特殊的情境。
"便有江湖气象生"是诗人触景生情的自然流露,让读者想象到了一幅江上泛舟的画面:天空浩渺,云影悠哉,微风轻拂,别有一番情趣。而诗人所设想的这种场景并非完全是实景,更多的是表达了自己渴望自由、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的情感诉求。
“云影恍疑帆影度”、“啸歌中有棹歌声”则是将这种意境进一步深化,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看似静谧的画面,诗人却能幻化出内心的喧嚣,在平和的景色之中体会人间百态。通过这两句诗句,诗人还传达出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坦然面对世事的变迁,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最后两句“人生聚散无劳较,万里青天白鸟鸣”则成为了全诗的点晴之笔,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他提倡人们应看淡人生的聚散离合,珍惜当下,用心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名为《庐陵於两池中作船亭名卧芦取山谷满船月卧芦》,为宋代诗人陈文蔚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诗歌创作繁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文蔚成为了一名著名学者和诗人,他的作品以婉约清丽著称,流传后世。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成就,还关注社会现实,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政治观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