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
宫锦裁书寄远。意长辞短。香兰泣露雨催莲,暑气昏池馆。
向晚小园行遍。石榴红满。花花叶叶尽成双,浑似我、梁间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鸟儿飞离留下花朵飘散,如飞舞一般。风雨洒满大地。长江滚滚流淌,仿佛连接着天际,在夜晚送走远航的帆船。
今夜,云彩去往何处?在南浦送别亲人时,我痛苦不已。蜡烛燃烧至残,灯光微弱,夜已深,寒风刺骨。独自一人对着那残留的香气自言自语。

去完善
释义
1. "鸟散余花飞舞":这里形容鸟儿散去,花儿凋落飘散的情景。
2. "满地风雨":指风雨交加,满地散落的花儿在风中翻飞。
3. "长江衮衮接天流":长江水滚滚流淌,仿佛连接着天空。
4. "夜送征帆去":夜晚江面宽阔,船只扬帆远去。
5. "行云何处":飘动的云彩不知在何处。
6. "断肠南浦":形容人在南浦(水边)送别时的悲伤。
7. "残灯不剪五更寒":到了深夜五更时,灯光微弱,无法驱散寒冷。
8. "余香语":借助剩余的香气来倾诉心中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一落索》这首词抒发了别离之情,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开篇两句“鸟散余花飞舞。满地风雨”,生动地描绘了鸟儿散去、花瓣飘舞的情景,给人一种萧瑟之感。紧接着,词人以长江滚滚东流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逝之意。夜晚,征帆远去,象征着离别的场景。
下阕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情境。“今夜行云何处。断肠南浦。”意指女子凝望着远方离去的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离愁。最后两句“残灯不剪五更寒,独自与、余香语。”则通过描绘女子独自一人,在寒冷的深夜中,对着剩余的香烛倾诉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她孤独而悲伤的心境。
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描绘了暮春时节的离别场景,流露出浓郁的离愁别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落索》是南宋词人吕渭老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金国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极大威胁。在这期间,吕渭老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曾经担任过小官职,但因性格耿直、为人清廉而被排挤。在这个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一落索》,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