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
千里辞家不作难,归来春事总阑珊。
久留午梦梅黄雨,重索冬衣麦秀寒。
百箔老蚕铺雪乳,一庭新竹长琅玕。
此时正喜民财阜,野草闲花任自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家乡数千里,告别时也没什么艰难;如今春天将近,归来时却已景象阑珊。在梅雨中流连午睡,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冬天又要来临,重新拿出冬衣以抵挡麦秀时节的寒冷。老蚕吐丝编织出的雪白丝绸,好似一片雪花覆盖着百叶窗;新竹在院子里快速生长,变成了一院翠绿如琅玕的景象。如今正是人民财富丰收的时候,闲花野草任凭自己凋残也不心疼。
去完善
释义
1. 千里辞家不作难:"千里辞家"意为离家远行,此处的"作难"可能是指遇到困难或不便。整句的意思是离家远行并不困难。
2. 归来春事总阑珊:"阑珊"表示衰落、凋谢。整句意思是回到家时春天已经结束。
3. 久留午梦梅黄雨:"午梦"为短暂的梦境,"梅黄雨"指梅子成熟时节的阴雨天气。这句是说在梅雨季节长时间处于朦胧的梦境中。
4. 重索冬衣麦秀寒:"重索冬衣"意味着重新穿上冬衣,"麦秀"是小麦抽穗的时期,"寒"即寒冷。这句说明随着季节变化需要添加衣物来应对温度变化。
5. 百箔老蚕铺雪乳:"百箔"是桑叶的意思,"老蚕"指的是即将结茧的蚕,"雪乳"比喻蚕丝洁白如雪。这句描绘了养蚕的场景。
6. 一庭新竹长琅玕:"琅玕"是竹子的一种,这里用来形容新竹的生长。这句是说院子里的新竹快速生长。
7. 此时正喜民财阜:"民财阜"指的是民生富足。这句说正值民生富庶的好时期。
8. 野草闲花任自残:"自残"指的是自然凋落。这句是说田野里的花草任由它们自然凋落。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首夏”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立体的乡村初夏景色,表达了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之情。在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观察力,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农作物变化巧妙地融入其中,展现了诗人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人文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首夏》是明朝诗人高鹏飞的著名诗篇,创作于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在这期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而,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环境的压抑和束缚。
高鹏飞在当时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他多次科举失利,未能进入士人阶层。这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质疑和反叛。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这在《首夏》一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首夏》这首诗中,高鹏飞通过对初夏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压迫和不公,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革的期待。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