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思范轩
范公当日守江滨,本是西清献纳臣。
潇洒溪山潇洒郡,太平天子太平民。
棠郊遗爱今仍在,竹榭高吟迹已陈。
还忆开元宋开府,相望仿佛见精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范文正当年镇守江滨,原本是朝中的一名献纳大臣。
他的辖区内,溪山高耸,显得十分潇洒;那里的百姓,也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
至今,他在棠梨花树下留下的仁爱事迹仍然被人传颂,而曾经的竹林诗社早已不再被提及。
令人不禁回想起那个开元盛世的年代,透过范公的身影,仿佛能看到当时的那些风采依然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释义
1. 承天:这里指苏州承天寺。
2. 范轩:指范仲淹的遗迹。
3. 江滨:江边。
4. 西清:古代宫殿名,这里借指朝廷。
5. 献纳臣:为皇帝出谋划策的大臣。
6. 潇洒溪山:美丽的山川风景。
7. 潇洒郡:指苏州知府的官职。
8. 太平天子:指唐朝的开元盛世,这里借指北宋的皇帝。
9. 太平民:过安宁生活的人民。
10. 棠郊遗爱:指范仲淹在延州任上爱护百姓的故事。
11. 竹榭:竹子建造的房屋,这里指范仲淹当年题诗的地方。
12. 高吟:高声吟咏。
13. 迹已陈:意思是范仲淹题诗的地方已经破旧。
14. 开元宋开府:指唐代的开元盛世和宋代的开国时期。
15. 相望仿佛见精神:意思是相隔遥远但还能感受到他们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范公当年守江滨的描绘,展现了这位清廉献纳大臣的风采。诗人以潇洒溪山和太平天子来形容范公所治理的地方和人民,表现出一派和谐景象。诗中还提到范公在棠郊遗留的爱民事迹以及竹榭的高雅诗歌足迹都已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最后,诗人回忆了唐朝的宋开府,表示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精神和形象仍然清晰可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承天思范轩》是宋代著名诗人吕希纯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宋代。在那个时候,吕希纯正值中年,人生的经历丰富,对人生和世事有独特的见解。
吕希纯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他们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礼遇,因此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吕希纯写下了许多具有哲理性的诗词,以此来表达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承天思范轩》一词正是体现了吕希纯在这一时期的所思所感。通过描绘范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