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黄生借书说

标题包含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清代著名文人、诗人和文学家,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他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其家族原籍为江西抚州府临川(今江西...查看更多
yy.wong
去完善

译文
写下这篇文章,让它与书籍一起交给黄生。
yy.wong
去完善
释义
通籍:指进入仕途;素蟫(yín):指书虫,蛀蚀书籍的小虫。
yy.wong
去完善
赏析
本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拥有并不意味着珍惜,唯有历经艰难获得的东西才能让人倍加珍视。作者开篇即点明主题——“书非借不能读也”,随后用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加以论证,从天子到富贵人家,再到普通百姓,无不说明藏书虽多却未必能转化为知识。接着,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回忆少年时代的求书之苦与成年后的懈怠,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点。 整篇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前半部分通过对藏书者与借书者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的普遍弱点;后半部分则通过个人经验的叙述,将理论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最后,作者以鼓励黄生珍惜眼前机遇收尾,既体现了长者的关怀,又升华了全文主旨。语言平易近人,却饱含哲理,令人深思。
yy.wong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代乾隆年间,袁枚辞官归隐随园,过着诗酒自娱的闲适生活。此时他已届晚年,回首平生读书经历,感慨良多。黄允修是他的学生,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常来借阅随园藏书。袁枚有感于自己少年时因家贫而求书不得的艰辛,以及为官后藏书丰厚反而疏于阅读的遗憾,写下这篇劝学文章。文中以自身经历为例,阐述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既是对后学的谆谆教诲,也是对自我的深刻反思。
yy.wong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