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
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鸟歌如劝酒,花笑欲留人。钟磬千山夕,楼台十里春。回看香雾里,罗绮六桥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桃红柳绿轻摇两岸,风吹锦缎漫舞翩翩;兰舟泊靠处,柳丝轻柔地随风摇曳。婉转的鸟语如同热情敬酒,娇艳的花儿含笑倾诉挽留。夕阳西下,钟声回荡在千重山间;华灯初上,楼阁沐浴在十里的春光中。回首再看那繁华的香雾深处,丝绸华裳和锦绣罗绮在六桥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去完善
释义
1. 湖:西湖;
2. 锦帐:华丽的帐子,指西湖美景;
3. 桃岸:长满桃花的湖边;
4. 兰桡:木兰木做的船桨,指游船;
5. 柳津:柳树掩映的渡口;
6. 鸟歌:鸟儿的鸣叫;
7. 钟磬:钟声和磬声,指寺庙的钟声;
8. 罗绮:丝绸衣物,此处形容游人众多;
9. 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石桥,统称“六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湖上》,作者是明代诗人李奎。诗人在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的同时,也通过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之情。
首联“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以鲜艳的锦帐比喻桃花盛开的岸边,以兰桡形容小舟,借柳津为纽带,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致。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水乡画卷。
颔联“鸟歌如劝酒,花笑欲留人”,运用拟人手法,让花鸟有了人的情感和行为。鸟儿歌唱如同在劝人们饮酒作乐,花儿微笑似乎想要挽留过客的脚步。诗人通过对鸟与花的想象,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颈联“钟磬千山夕,楼台十里春”,描述了夕阳下的山景和春天的繁华景象。远山回响着钟声,宛如仙乐飘渺;近处则是林立的楼台,春意盎然。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尾联“回看香雾里,罗绮六桥新”,以回头看的方式,呈现了繁华的香雾弥漫在六桥附近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一视角的转变,暗示了游人即将离开湖上的美景,进一步强调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富有生气的意象、生动的拟人手法和深情的结尾,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上》是南宋诗人李奎的一首描述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70年左右。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元三国鼎立的局势,而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压迫之下,国家局势紧张。
在人生际遇方面,李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南宋朝廷任职,但并未受到重用。他曾游历过各地,见识过许多美丽的风景,特别是对西湖的美景情有独钟。然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理想抱负并未实现,这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一种忧郁的情绪。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西湖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著名的文人都在此留下了佳作。西湖的美景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南宋的国势日益衰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也使得诗人们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