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湖上新柳

标题包含
咏湖上新柳
依依弱柳不胜春,袅袅垂条向水滨。奈可轻盈愁少妇,岂堪攀折赠离人。烟消翡翠眠初起,风折鸦黄舞乍新。犹喜芳心未成絮,肯将眉黛向人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柔弱婉约的柳树承受不住春天的活力,轻轻下垂的枝条依傍着水面。但这娇柔的姿态却无法减轻少妇的忧伤,更不适合用来送给离别的人。烟消云散之际翠鸟刚刚醒来,风起时柳枝摇曳如新叶舞动。让人欣慰的是,它的内心还未完全变成飞絮,也不轻易对人皱眉。
去完善
释义
依依:形容柳树轻柔飘荡的样子。 弱柳:指柳树枝叶柔弱。 不胜春:意为承受不住春天的气息,表示柳树枝叶脆弱。 袅袅:形容细长柔美的枝条下垂的样子。 向水滨:朝向水边。 奈可:奈何,无奈的委婉说法。 轻盈:体态苗条轻巧。 愁少妇:比喻柳树忧愁的神情如同年轻的少妇。 攀折:攀援采摘。 赠离人:送离别的友人。 翡翠:这里用来形容柳叶的颜色。 烟消:烟雾消散。 翡翠眠初起:形容春天刚刚来临时柳树刚刚苏醒的样子。 风折鸦黄舞乍新:形容风吹动柳枝,如黄鹂鸟展翅飞舞般生机勃勃。 芳心:指柳树的嫩芽。 成絮:长成柳絮,指柳树开花繁殖。 肯将:愿意把。 眉黛:黛绿色的美貌。 颦:皱眉。
去完善
赏析
《咏湖上新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湖边新柳的景象。首联“依依弱柳不胜春,袅袅垂条向水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柳树在春天里的生长景象。其中,“依依”和“袅袅”两个词不仅形象地描述了柳树枝条的形状,还传达了柳树柔弱的姿态。接着,“奈可轻盈愁少妇,岂堪攀折赠离人”这一句,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柳树虽然美丽但难以挽留的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同时也透露出离别之苦的思绪。 颔联“烟消翡翠眠初起,风折鸦黄舞乍新”,进一步通过对翡翠和鸦黄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而颈联“犹喜芳心未成絮,肯将眉黛向人颦”则表明了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整首诗以湖边新柳为载体,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离别之痛的感慨以及对生命顽强、未来期待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春天湖边新柳的独特描绘,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哲理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湖上新柳》是唐朝诗人李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柳树初生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人生际遇:李奎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他的作品来看,他应该是一位热爱山水、关心民生的人。他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或许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心境有关。 时代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朝代,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歌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人们崇尚文化,这使得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重要方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