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太史庙 其二
著书虽已先三史,论道如何后六经。
因雪李陵为国士,岂期武帝有宫刑。
丛生荆棘迷坟冢,旧画龙蛇照庙庭。
为览遗文来一奠,不知何在子长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虽然著作已经完成三部史书,但谈道的时机却在六部经典之后。
只因为一场大雪,李陵变成了国家的贤能之士,谁又料到汉武帝却对他施行了宫刑。
墓碑周围长满荆棘,旧时画作上的龙蛇依然照亮神庙的庭院。
为了瞻仰这遗留的文字,我特地前来祭奠一次,但我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司马迁的灵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司马太史庙:指的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庙宇。
2. 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被认为是这三部书的先驱之作。
3. 六经: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4. 李陵:西汉名将,曾任骑都尉,率军与匈奴作战,兵败投降匈奴,后被汉武帝处以宫刑。
5. 武帝:西汉第五位皇帝,刘彻,在位期间开疆拓土,重视儒术。
6. 宫刑:古代的一种刑罚,对犯者施行阉割。
7. 丛生荆棘迷坟冢:描述了司马迁墓地的荒芜景象。
8. 旧画龙蛇照庙庭:指庙庭内描绘龙蛇的旧画。
9. 子长:司马迁的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太史公(司马迁)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他执着于历史记载与真理追求的敬意。首联赞颂了司马迁的卓越贡献,即使他的著作在“三史”之前,但论道的深度和广度却远超“六经”。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李陵的高尚品质与汉武帝的冷酷无情,表达了对司马迁遭遇宫刑的不幸命运的惋惜。颈联描绘了司马迁庙宇的景象,虽然丛生的荆棘遮挡了墓地,但壁画中的龙蛇依然照耀着庙庭。尾联则表达诗人为了领略太史公遗留的文章而前来祭奠,却遗憾不知道何处是司马迁的灵魂安息之处。整首诗充满了感慨之情,显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珍视和对牺牲者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司马太史庙 其二》是唐代诗人李奎为颂扬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而作的诗篇。这首诗作于唐朝时期,此时正值盛世,文人士子多感叹英雄伟业并追思先贤。
在诗中提到的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最大的贡献是编写了纪传体通史《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太史公庙中,人们缅怀司马迁的丰功伟绩,敬仰他的崇高精神。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诗歌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许多文人士子以诗歌形式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先贤的敬仰。李奎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对历史和先贤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因此写下《司马太史庙 其二》这首诗来表达对司马迁的赞美和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