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闳肃书堂

标题包含
闳肃书堂
人生随遇是行藏,最有山灵引兴长。 安得居乡伯休父,再来闳肃旧书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活中,境遇无常,行为也随时势而变化。山水之间的灵性往往能激起人们长久的兴趣。如果我能像安居在乡村的伯休父亲那样生活,我一定会再次回到那座雄伟庄重的老书堂中。
去完善
释义
《闳肃书堂》注释如下: 1. 人生随遇是行藏:指人生的道路并无定数,视遭遇而安身立命。“随遇”表示碰到合适的环境就安顿下来;“行藏”为“行迹与隐伏”之意,这里用来描绘人生的际遇变化。 2. 最是山灵引兴长:“山灵”指的是山间的生灵,此处以山灵作为引导来引发自己的兴致与才情。 3. 安得居乡伯休父:化用汉朝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曾经外出寻找“酒舍”以避世,最后被安置在居所近旁的市集,并将市肆取名为“闲居肆”。这里作者暗含自己想要像司马相如一样能够找到一个避世的住所。 4. 再来闳肃旧书堂:“闳肃”意指端庄严肃,这里借指一所严肃庄重的书堂。诗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再次来到这庄重书堂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闳肃书堂》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与山水之情的交融。诗人在开篇就提出了“人生随遇是行藏”的观点,即认为人生的际遇和选择并无定数,关键在于个人的心态和行动。诗人将这种思想融入到山水的描绘中,通过山灵引导兴致的景象来展示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能够像古代隐士一样,居住在乡村山林之中,过上宁静的生活。诗人以“安得居乡伯休父,再来闳肃旧书堂”来表达这一愿望,强调了隐居生活的重要性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诗人也借这首诗传达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学会顺应自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闳肃书堂》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岩所作,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发展到了高峰,文人墨客云集,诗歌创作盛行。 陈岩在北宋年间曾任地方官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为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闳肃书堂》这首诗描述了书堂的宁静氛围和作者的读书生活。诗中的“闳肃”是指书堂的名字,表示书堂的庄重和威严。诗人通过对书堂的描绘,表达了对知识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在书堂中潜心研读、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已经成熟,读书成为士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因此,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在书堂中刻苦攻读,以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陈岩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