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
珠履行台拥附蝉,外郎高步似神仙。陈词今见唐风盛,
东山芳意须同赏,子看囊盛几日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珍珠般的光泽铺满了舞台,轻盈地伴随着蝉鸣之声。远在外地的官员也仿佛踏上了仙境一般。如今我们又可以领略到唐朝诗歌的兴盛了。
东山的美好景致需要我们共同欣赏。你看这个珍贵的诗篇,还能流传几天呢?
去完善
释义
1. 珠履:形容贵族服饰华丽的词语,此处形容官员的威仪。
2. 台:指官署或高级行政机关。
3. 附蝉:古代官员冠冕上的一种装饰品,形状像蝉翼。
4. 外郎:在唐朝,尚书省左右司郎中的别称。
5. 高步:高雅的举止。
6. 陈词:陈旧的说法,这里用来赞美唐朝的风尚。
7. 东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的山名,这里是借指苏州。
8. 芳意:美好的心意。
9. 子:第二人称单数代词,相当于“您”。
10. 看囊:打开袋子查看,表示检查的意思。
11. 几日传:表示不久之后就可以传播开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首先,“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是这首诗的背景,即萧员外从都城寄来的一首描绘海梨花的诗。接下来,“尽绮丽至惠然远及”是对这首诗的评价,意思是说这首诗非常美丽,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了萧员外的深情厚谊。
诗的第一句“珠履行台拥附蝉”,通过对珠履、行台和附蝉这些物品的描绘,展现出萧员外的生活品味和高贵地位。第二句“外郎高步似神仙”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萧员外的赞美之情,认为他的言行举止如同神仙一般高雅脱俗。
接下来的两句“陈词今见唐风盛,东山芳意须同赏”,则是作者对萧员外寄来的海梨花诗的评价。这里作者提到了“唐风”,意味着他认为萧员外的诗作具有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味,表达了对这位诗人才华的赞赏。同时,作者还提到“东山芳意”,这是暗示他希望与萧员外共同欣赏海梨花的美好,也表达了他对萧员外的敬意和友情。
最后一句“子看囊盛几日传”,是作者对萧员外寄来的诗作的期待。这里的“囊盛”是指将诗篇放入锦囊中,表示对诗篇的重视和保护。而“几日传”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这首诗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让更多人欣赏到萧员外的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羊士谔创作了这首《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此时期唐朝正处于盛世的末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诗歌艺术发展达到了巅峰。
羊士谔,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然而他的人生际遇却颇为坎坷,仕途不顺,屡次遭贬。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创作的灵感。
这首诗的创作源于都城从事萧员外的邀请。当时海梨花盛开,景色宜人。羊士谔有感于这段美好的时光,遂提笔写下了这首诗篇,赞美海梨花的美丽景致,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