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图
洪岩羽士氅衣轻,脚踏青鸾下玉京。直壁倒悬秋万尺,盘陀石上听秋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穿灰色道袍的道士轻轻飘来,脚下的凤凰鸟驮着他飞向天宫。 陡峭的山壁上挂着秋天的瀑布,他们在山石上倾听秋天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洪岩:指地势高大的地方。
2. 羽士:道士。
3. 氅衣:一种道袍,通常以鸟类的羽毛制成。
4. 轻:此处表示衣着宽松舒适。
5. 青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仙人或道士。
6. 玉京:神话中天上的仙宫。
7. 直壁:陡峭的山壁。
8. 倒悬:形容山壁倾斜的角度很大,仿佛要掉下来一样。
9. 秋万尺:形容秋天的景色壮观。
10. 盘陀石:曲折不平的石头。
11. 听秋声:聆听秋天的声音,这里可以理解为欣赏秋天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身穿道袍的道士骑着凤凰从天空降落在岩石上,他在陡峭的山壁上倾听秋天的声音。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壮观而神秘的场景。“洪岩”和“直壁倒悬”突显了山势的险峻,而“青鸾下玉京”则展现了道士的神圣与超脱。整首诗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松图》是明代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描绘听松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正值国家战乱平息,社会逐渐安定之际。在这个时期,张宪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的战乱生活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此时的张宪,一方面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充满了期望,另一方面也对个人的命运感慨万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听松的过程中所感悟到的自然哲理和人生哲理。松树的坚韧挺拔,使他在人生道路上找到了精神寄托,也让他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明朝初期的文化领域,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人们注重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这使得张宪的诗作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展现了这位诗人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