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
南楼渚风起,树杪见沧波。稍觉征帆上,萧萧暮雨多。
沙洲殊未极,云水更相和。欲问任公子,垂纶意若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南楼的岸边,风起之时,透过树叶看到江面的波光粼粼。
稍微感觉船只渐渐远离海岸,傍晚的雨声显得分外清晰。
沙滩与湖水相连,望不到边际。云雾与水波交相辉映。
想要了解任公子的心情如何,他正垂钓着,似乎有着深深的思考和宁静的心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富阳: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位于富春江畔。
2. 南楼:指南方的楼阁,这里指富阳县的南楼。
3. 浙江:即钱塘江,流经浙江省,注入东海。
4. 风起:风吹起。
5. 树杪:树梢。
6. 沧波:青绿色的波浪,形容江水。
7. 征帆:远行的船。
8. 萧萧:风声或草木摇落声。
9. 暮雨:傍晚的雨。
10. 沙洲:江河中的沙石堆积形成的陆地。
11. 殊未极:还未到尽头。
12. 云水:云雾和水,此处形容天空与水面相接的景象。
13. 相和:相互和谐。
14. 任公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垂钓。
15. 垂纶:钓鱼。
16. 意若何:意为心境如何,询问任公子垂钓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风吹起、雨水滴落、江水涛涛等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同时,诗中提到了古代传说中的渔父——任公子,暗示了诗人向往远离尘世纷扰、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令人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是唐朝诗人张南史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8年,即唐玄宗天宝七载,此时的唐朝正处于盛唐时期。
在这个时代,张南史身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忧虑。在政治上,他主张清廉政治,反对腐败和奢侈。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如《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中所描绘的江南水乡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关注。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盛世下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游历山水,抒发胸臆,这也为张南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