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愿与友人共度漫漫长日,共享这幽静竹林中的闲暇时光。秋天的清风勾起对美味的回忆,冬日的细雨又在鼓励我们举杯共饮。回家的心意不必借问三湘之水,远游的行装只能染上九日的寒露。酒意中想要寻找那骑着马儿的同伴,一路走来却只见稀疏的几处杨柳依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陆胜宅:陆胜是唐朝的一位文人,此处为他的居所。
2. 永日:漫长的日子。
3. 相将:相伴。
4. 深竹闲园:幽深的竹林和宁静的庭院。
5. 偶辟疆:偶尔开辟出一块空地。
6. 秋风教忆鲙:秋风让人们回忆起美味的鱼脍。
7. 寒雨劝飞觞:寒冷的雨让人们想喝酒取暖。
8. 三江水:指长江、黄河和淮河。
9. 旅服:旅途中穿的衣服。
10. 九日霜:重阳节时的霜冻。
11. 醉里:喝醉的时候。
12. 骑马路:骑马的路。
13. 萧条:冷落,无人。
去完善
赏析
该诗描绘了一幅与友人共享闲暇时光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秋日寒冷中的温馨与温暖。首联“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描述了诗人在秋天的傍晚,与友人在竹林深处、花园一隅的悠闲情景。颔联“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意味着在这深秋的夜晚,秋雨之中,诗人与友人乘兴赋诗,互相品味对方创作的韵味。颈联“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则流露出旅途的疲惫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尾联“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又表达出诗人在酒意朦胧之际,还不忘寻找那飘零在寒风中的垂柳,可见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特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南史所创作的。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55年左右,此时唐朝国势逐渐衰落,朝政腐败、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对国事和民生有着深深的关切之情。
这一时期,张南史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他原本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进士,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担任地方官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更加忧虑。然而,尽管个人遭遇诸多不顺,张南史仍然保持着一颗仁爱之心,关心民间疾苦,努力在诗歌中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时代和个人背景之下产生的。诗人在描述陆胜宅秋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通过对秋雨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乱世之中人们心中的无奈和悲痛。而通过与友人共同探韵,诗人也表现了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的精神风貌。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也是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