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韩侍郎秋朝使院
重门启曙关,一叶报秋还。
露井桐柯湿,风庭鹤翅闲。
忘情簪白笔,假梦入青山。
惆怅祗应此,难裁语默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开启多扇大门迎接曙光,一片叶子宣告秋天的到来。
湿润的井口旁的梧桐和松树,庭院里的风让鹤翅显得悠闲。
忘却情感以专注书写,借助梦境进入青葱的山林。
感到忧愁似乎只应该如此,难以裁剪言语与沉默的间隔。
去完善
释义
1. 同:与……一起,这里指和张南史一起去。
2. 韩侍郎:可能是指唐代的一位官员。
3. 秋朝:秋天的早晨。
4. 使院:古代朝廷派出的使者的住所。
5. 重门:一道道门。
6. 曙关:曙光微明的关口。
7. 一叶:一片树叶。这里指秋天来临的标志。
8. 报秋:报告秋天的到来。
9. 露井:带有露水的水井。
10. 桐柯:梧桐树的树枝。
11. 湿:湿润的。
12. 风庭:风吹过的庭院。
13. 鹤翅:鹤的翅膀。这里用来形容一种悠闲的状态。
14. 忘情:忘记烦恼,心情平静。
15. 簪白笔:用白色的笔写诗。这里指写作。
16. 假梦入青山:在梦中进入青山。这里指隐居山林的愿望。
17. 惆怅:感到惆怅。
18. 祗应:只能这样。
19. 裁:决定,处理。
20. 语默:说话和沉默。这里指如何处理语言表达的问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清晨,使者院里的景象。开篇两句“重门启曙关,一叶报秋还”,写的是晨光初现,落叶纷飞的场景,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接下来的四句“露井桐柯湿,风庭鹤翅闲。忘情簪白笔,假梦入青山”则是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秋天清晨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两句“惆怅祗应此,难裁语默间”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却难以言喻的心情。整首诗节奏舒缓,语言优美,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韩侍郎秋朝使院》是唐代诗人张南史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是唐朝的一个繁荣时期,但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张南史担任着官员的职位,因此他对朝廷的政治、文化和风俗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诗歌中,张南史通过对秋朝使院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朝廷的盛况。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朝臣们忙碌的身影。此外,他还提到了韩侍郎,这位官员可能是他的朋友或同事,也可能是他在朝廷中的对手。通过对比韩侍郎与自己,张南史表现出了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繁荣而又充满变革的时期,张南史作为一个官员,既享受了朝廷的繁荣,又对时代的变迁有着深深的忧虑。这种复杂的心情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