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酬李舍人秋日寓直见寄

标题包含
奉酬李舍人秋日寓直见寄
秋日金华直,遥知玉佩清。 九重门更肃,五色诏初成。 槐落宫中影,鸿高苑外声。 飜从魏阙下,江海寄幽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金秋时节的金华,我仿佛能听到那佩戴玉石的声音。那层层宫门更显肃穆,皇帝的诏书刚刚完成。槐树下投映着宫殿的影子,鸿雁在皇家苑囿外飞翔。我突然想到要在皇宫里翻出这份诏书,将它送到江边,寄托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释义
1. 奉酬:敬辞,表示感谢对方的赠与或者帮助。 2. 李舍人:指唐朝文人李驾。舍人是官职的一种,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3. 秋日:秋季。 4. 金华:唐长安城宫殿名。 5. 直:值班。 6. 遥知:在远方就能知道。 7. 玉佩:古代官员佩戴的饰品,象征身份。 8. 五色诏:古时候皇帝发布的诏书,通常用五种颜色装饰,以示庄重。 9. 槐落宫中影:借槐树落叶来描述皇宫中的景象。 10. 鸿高苑外声:借鸿鹄高飞的声音来形容皇家园林的气势。 11. 飜从:从……翻过来。 12. 魏阙:古代宫殿的门楼,这里代指宫廷。 13. 江海寄幽情:比喻远离朝廷的纷扰,寄寓自己的情怀于江海的辽阔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南史的一首五言古诗,诗题中的“奉酬”意味着这是答赠李舍人的一首诗歌。首联描述了李舍人在秋季的金华(当时唐都长安的皇宫)值班的场景,寓意着他庄重、清廉的形象;颔联则通过描绘宫廷的气氛和皇帝的诏令,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氛;颈联则以“槐落宫中影,鸿高苑外声”的景象暗示出秋天来临的信息;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即将离开宫廷,回归自然生活的意愿。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和宫廷氛围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李舍人的赞美和对自身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酬李舍人秋日寓直见寄》是唐代诗人张南史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8年左右,正值唐朝盛世的后期。在这个时期,朝廷政治腐败,宦官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然而,诗歌却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人的创作生涯中,他曾多次被贬谪,生活艰辛。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诗歌作品来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受当时及后世的赞誉。 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虽然表面繁荣,但实则暗流涌动。皇帝昏庸无能,宦官集团掌握实权,政治斗争激烈。士大夫阶层虽有一定地位,但并未受到应有的尊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一方面感叹时事的不公,另一方面也努力寻求人生的真谛和精神的寄托。这首《奉酬李舍人秋日寓直见寄》正是他在这种矛盾心态下的产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